回首电影发展史 为何说张艺谋让西方读懂现代中国
2008年12月20日 17:47凤凰网娱乐综合 】 【打印

张艺谋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的电影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输出口”,也是三十年来中国人心路历程的展现:上世纪80年代,他以天才的形式营造能力,表达了“人性解放”的主题;90年代,他以史诗般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一座现实主义的高峰;在大片时代,他以华丽得炫目的形式感和大场面来吸引观众,达到了权力美学的极致。而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汪洋恣睢,则成就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巅峰。尽管争议诸多,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镜头里面,展现的是当下最经典的中国造型。

1988年,电影《红高粱》一举夺得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电影“金熊奖”,让中国电影真正意义上走入国际视野,“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成为不少西方人心中最初的中国印象。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画卷缓缓打开,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场色彩斑斓的开幕式,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灿烂的文化。

这二十年间,外界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两个横跨20年的重要文化传播事件背后却站着同一个推手,他就是导演张艺谋。

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民俗展现到《英雄》在北美2031家影院同步公映,再到2008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输出口”。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喧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