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泳谈译制片历史:袁牧之下令超额完成译制发奖金
余泳展示珍贵历史文件
凤凰网娱乐讯 值第16届上海电影节举行之际,6月20日14时,凤凰娱乐特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名为“永不消逝的声音——致敬译制片时代”主题活动,由《凤凰网非常道》金牌主持秋微担纲主持,特邀上译厂配音艺术家苏秀、刘广宁、孙渝烽,演员胡歌、影评人史航、电影研究者余泳等齐齐出席,共同致敬译制片的黄金年代。
曾经的译制片令邱岳峰、毕克、童自荣、刘广宁等上译厂的配音演员们成为一代配音偶像,影响无数国人,而自从原音大片进入中国,译制片的命运每况愈下,近年来甚至有明星传出“译制片已死”的论调,究竟这个行业的命运几何?译制片的命运又能透露出多少中国电影的命运讯号?“明星配音”效应愈演愈烈,专业配音演员如何突围?凤凰娱乐重拾此话题,旨在致敬曾辉煌一时的中国译制片,致敬中国译制片工作者,致敬历久弥新的中国好声音。
嘉宾余泳讲述了自己与译制片的不解情缘,并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中国译制片的历史,他介绍:中国的译制片最早出现在1948年,还不是大家所说的《普通一兵》,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是华人,一个华侨叫王涛,当时在上海组织了20几个人。这个片子,当时已经做到了精确计算的台词时间长度,对口型、翻译剧本,但是没有进行很好的推广,所以不被业界所认可。真正业界认可的是1948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普通一兵》。”
他还展示了袁牧之号召成立上影厂译制片翻译小组时的珍贵文件。他向现场观众解说:“中央电影局局长袁牧之号召下,成立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负责人就是陈叙一。在1950年3月份,花了27天时间,译制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的第一部译制片《小英雄》。在《大众电影》1950年版封面已经做了报道。”
他还把1950年袁牧之的生产令原件带到现场,该批示给东影、上影、北影三个厂的,要求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故事片13部、译制片30部,如任何一部超额完成,即奖励全厂薪金一个月,上面有袁牧之和田芳亲笔签名。
相关专题: 2013上海电影电视节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娱乐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209903
1火车上的艺考女生[高清大图] -
1159808
2[独家]小彩旗回家过年图集曝光 同杨 -
1148802
334岁殷桃新话剧挑战“全方位”激吻[ -
1109914
4港媒:大陆国宝级影帝澳门豪赌 欠债千 -
1086081
5柴静家族曝光:曾祖父是秀才 -
928959
6孙俪怀二胎挺孕肚踩高跟鞋出席活动[高 -
894566
7话剧《茶馆》开启三地巡演 濮存昕杨立 -
890425
8林志颖千万跑车被撞毁 友人驾车酿车祸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