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影评]《博格曼》:罪恶的神秘隐喻
《伯格曼》剧照
剧情:
三个猎人(其中包括一个神父)在森林中搜索,他们想抓住在地底下那个脏兮兮不修边幅的男人——伯格曼,伯格曼警惕地发现了他们,从地道逃走,并且通知了另外两个住在地底下的同伴。
伯格曼从森林中走出,来到一个富人的别墅区,他找到一户人家想要进去洗个澡,遭到拒绝。接着他来到另一户人家,男主人理查德同样拒绝了伯格曼想进门的理由。伯格曼便称“我认识你的妻子,她曾经是个护士,曾经护理过我。”这让理查德倍感疑惑,他将伯格曼揍了一顿,并质问妻子玛丽娜是否隐瞒过自己的过去。
玛丽娜感到非常愤怒,同时对丈夫的暴力行径不满,她瞒着丈夫收留了伯格曼,让他进屋洗了澡,并让他住在花园的小房间里,叮嘱他不要被理查德发现。
伯格曼没有要走的意思,他让理查德的三个孩子看见自己,还主动给他们讲故事。他晚上趁夫妻二人睡着时,全裸地趴在玛丽娜身上,这时的玛丽娜必然会开始做一个梦:理查德暴力地殴打她,在亲热的时候用刀捅她。她吓坏了,此时的伯格曼却告诉她自己要走,玛丽娜不愿意,于是伯格曼想出了一个新的计划。
伯格曼和另外两男两女四个同伙,一同作案,将理查德家的园丁除去,自己则将胡子刮掉,改头换面成了园丁,正式入驻到理查德家中。他趁着翻修花园的机会,砍掉了园中的树,又挖开一个大池塘。在这个过程中,伯格曼一伙成功抓住了孩子的保姆斯汀、以及三个小孩,给他们灌下药水,并在他们的背上与自己刻下一样的痕迹。
连番的怪梦让玛丽娜对伯格曼越来越依赖,甚至想与他偷情,但伯格曼拒绝了她,这让玛丽娜很不自在,她向伯格曼请求,让理查德死去。
然而事情并未朝玛丽娜想象的方向进行……
评:罪恶的神秘隐喻
亚历斯-冯-华麦丹是荷兰知名导演、编剧和演员,他擅长写作邪恶的成人童话,拍摄荒谬的魔幻喜剧,建构寓言式的环境空间,人物往往个性神经质,行为充满仪式感,带着神秘的隐喻。《伯格曼》依旧延续了他的风格,用符号化的人物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的故事,层层推进,张力十足,令人全神贯注地期待着结局的到来。
尽管恶魔入侵平凡家庭,具有恐怖片的元素,但《伯格曼》丝毫不血腥、暴力,尤其是,几个恶魔杀人后,会将人的头部置于水泥桶中,然后抛入河里,水泥桶在河底自动定住,尸体倒立着漂浮在水中,形成一种滑稽的视觉效果。欣赏这样怪诞的电影,充满着快感。
此外,这是一部能被多重读解的电影。
关于伯格曼究竟代表着什么?笔者更倾向于,他是罪恶的化身。罪恶不仅出现在黑暗中,也可能在阳光下,也可能每天都会到来,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出现,跟随着那些道貌岸然的人。片中的伯格曼即恶魔的化身,他利用梦魇、恐怖故事,在令人捉摸不定的过程中,让一个女人完全陶醉并且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掌控力,从而被他引诱进罪恶的深渊。
不仅仅是这个家庭中的人一个一个被颠覆,连整个环境都被罪恶占据,到了最后,玛丽娜这个罪恶推动者,始终放不下欲望,连恶魔都不会接纳她,终究成为了罪恶的祭品。回想到她开始时对看似很有礼貌的伯格曼施加同情,实际上是害了自己。
伯格曼和身边的四个同伴,令人联想到杜琪峰《神探》里的七个鬼,东西方的两位导演,都用这种抽象的方式表现了人心罪恶的形成过程。不同的是,华麦丹笔下的魔鬼更像一种会传染的病毒,把罪恶的因子传递给他人,最后无人幸免,要么成为罪恶本身,要么被罪恶吞噬。
如同华麦丹过去的《北方小镇奇谈》那样,《伯格曼》依旧也有树林、池塘这些意象,象征着欲望不绝,罪恶不断。本片末尾虽然表现的是一种绝望,但却充满了莫名的快感,你会发现,自己在导演的操控下,一直希望伯格曼取胜,我们无形中也被恶魔做了手脚。这或许是导演最黑暗的一部作品。
1
2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