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吉米-皮卡尔》:难以引起共鸣的精神分析片
《吉米-皮卡尔》剧照
剧情:
二战结束后,曾在法国参加作战的印第安土著吉米-皮卡尔住进了军事医院,医治脑病。吉米经常眩晕、短暂失明、失去听觉,却找不到任何原因,医生将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法国专门研究北美印第安文化的人种学家及心理学家Georges Devereux进行会诊。
两人在会诊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就像一对侦探,一同对吉米的记忆和梦境开启了探索,并让吉米的精神得到了修复。
难以引起共鸣的精神分析片
《吉米-皮卡尔》由曾经四次入围戛纳的法国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执导,改编自真人真事创作的《真实与梦境》,这也是德斯普里钦的第二部英语片。该片展现了上世纪40年代的心理学文化,并潜在批判了民族歧视问题,它表明,治疗精神病患时,需要修复的是人的灵魂。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在电影中做一个人的精神分析,已经并非第一次,从早年的《心灵捕手》到近年的《危险方法》、《大师》,都有类似的创作。不同于《大师》带给心灵的震撼,《吉米-皮卡尔》虽然完成度较高,但对于观者的刺激性不足。首先,大量的专业语汇令人昏昏欲睡,冷冰冰的节奏也着实让电影缺乏高潮,其次,人物情感无法引起共鸣。
影片的可看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两个男主角的表演。饰演吉米的是戛纳影帝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他曾出演过《偷拐抢骗》、《毒品网络》、《21克》、《罪恶之城》和《切-格瓦拉》等名片,他往往扮演一些怪异、另类的角色,此次他褪去了一些夸张的部分,心理层次并未因此减弱,尤其在演绎发病状态时,真实可信,充满自然的效果。
而另一位男主角、饰演心理学家Georges的是法国著名影星马修-阿马立克,他幽默喜感的表演风格给角色带来清新之气,平衡了影片的压抑气氛。
1
2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