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25岁天才导演扒开银幕挑逗观众
《妈咪》
导演:泽维尔-多兰
编剧:泽维尔-多兰
主演:安妮-杜尔瓦勒/Antoine-Olivier Pilon/苏珊娜-克莱蒙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加拿大
片长:140分钟
评分:8分(满分:10分)
预测:
金棕榈奖、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泽维尔-多兰)、最佳女演员(安妮-杜尔瓦勒/苏珊娜-克莱蒙)
近几年戛纳的最佳导演都在捧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导演上位,多兰胆敢在诸多大师面前炫技,玩弄用画幅表现情绪的招数,表现力和他的男主角在电影里一样,恣意飞扬,让大师环绕略显拘谨的场面有所释放,说不定能脱颖而出受到评委注目。加上他阐述母子关系的题材,恐怕能唤起女性评委们的母性。
安妮-杜尔瓦勒曾主演过《我杀了我妈妈》,也是多兰的缪斯女神,她在片中要饰演一个易怒、笨拙却又深爱儿子的妈妈,需要说机关枪式的台词,展现矛盾多变的情绪,做得相当投入。另一位女演员苏珊娜-克莱蒙同样出演过《我杀了我妈妈》,此次她饰演一个有语言障碍的女人,也非常到位。
观影反应:
在公认的“高逼格”大师戈达尔的新片之后放映,向来班门弄斧的多兰似乎吃了大亏。但没想到,这次他的表现令记者们惊讶。
观影过程中,当男主角将1:1的画幅拨开变成16:9时,全场爆发出激动的掌声和尖叫,无疑大家都被天才多兰挑逗了。而结束后的两次掌声也说明,第一次入围戛纳竞赛单元的25岁多兰恐怕真的成为了金棕榈的种子选手。
《卫报》认为多兰在近乎充满垃圾对话的电影里,展现了意想不到的性感和惊人的情感深度。《综艺》认为这是一个有趣却又令人心碎的故事,两位女演员的表现非常动人。
剧情:
一个丧偶的单亲妈妈Diane,独自抚养她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时常忍不住做出暴力行为的儿子,当一个女邻居自己进入到他们的家庭时,她找到了平衡和新的希望。三个人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评论:
年仅25岁的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入围了戛纳竞赛单元,从“导演双周”到“一种关注”,到威尼斯竞赛单元,再折回戛纳竞赛单元,可谓是连环升级,他资质优秀,一直被认为是有望成为“大师接班人”的天才青年导演。
多兰的前两部作品《我杀了我妈妈》和《幻想之爱》有一些自传性质,到了《双面劳伦斯》,他释放出尝试爱情史诗的野心,《汤姆的农场旅行》则转变为带有惊悚悬疑元素的剧情电影,他被中国影迷认为受到了王家卫的影响,喜欢用高设计感的不规则构图,用多种风格的动听音乐搭配慢镜头。
要评价他的新作《妈咪》,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处女长片《我杀了我妈妈》,一样的母亲安妮-杜尔瓦勒,一样插入的女性苏珊娜-克莱蒙,一样从头到尾激烈争吵又有温馨一面的单亲家庭,一样对立、狂躁而又相互依赖相互深爱的母子关系,不同的是,多兰不再局限于站在少年角度的喃喃自语,而是建立更多的叙事、更充分的细节和更动人的力量,并且站在母亲的角度看待更多问题。
《我杀了我妈妈》虽然在夸张的自语中,有些放大了青春的反叛、躁动,但由于技巧的华丽,不失为一部好看、有趣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多兰将母子关系拍成了一种近似恋爱的感觉。《妈咪》是对它的延续,片中的母亲Diane大大咧咧,看起来非常不成熟,抽烟喝酒满口脏话,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儿子Steve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很容易进入一种失控的状态,做出暴力行为。影片开场,就是母亲去管理所将儿子接出来,但两人的相处时刻处在爆炸的边缘,Diane担心Steve又惹是生非,Steve却想表现自己对妈妈的爱。在无数次争吵过后,Steve告诉妈妈,自己非常爱她,这辈子都不会改变,但妈妈却明白,自己只会越来越爱Steve,Steve随着成长只会对她的爱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女邻居Kyla出现了,这个患有失语症的高中老师,随家人一起搬到了Diane家的对面,在家的时间她总感到无聊和漫长。认识Steve和Diane后,她被这个家庭的热情感染,逐渐打开了心扉,也帮助需要打工挣钱的Diane照顾Steve,为他上课补习。此后,三个人经历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不过,幸福并不长久,由于Steve暴力伤人的后续还需要有一大笔赔偿,Diane开始考虑接受一个对自己有好感的男人,从而填补亏空。这件事引起了Steve的强烈不满,由于对母亲的占有欲,他破坏了这桩好事,当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母亲为自己做的牺牲时,一时冲动割脉自杀,好在Kyla及时发现并救了他。
影片在画幅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大部分画面为1:1的正方形比例,在构图方面很有难度,而多兰则恰好利用了这样的比例,显示画面元素的高度、给予人物和事物更多特写镜头,进行局部展示,突出细节,此外,他还使用了全景环绕的镜头来展现环境。
而颇为惊人的是,他在电影中两次将画面比例拉开到16:9的正常尺寸,以突显影片情绪的变化。第一次是Steve与两位“妈妈”愉快地骑车出游,骑在前面的他突然双手张开,用力将银幕向两边拉开,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或将成为影史上的经典镜头。但随着欢乐的结束,Diane独自接到一封关于Steve纵火索赔的信时,银幕再次回到了1:1,可以想见,多兰正在利用银幕比例调节电影的情绪。
另一处极具触动力的华彩乐章,是一段Diane的想象镜头,此时银幕又被拉宽,Steve毕业——上大学——取得学位——认识女友——结婚等等的人生场景在Diane脑海中欢乐地呈现,然而随着配乐节奏的减缓,整个画面都陷入虚焦之中,情绪瞬间变得哀伤。我们明白,当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直至结婚后,随着儿女对婚姻的投入,他们只会逐渐被放在疏远的位置,这种全世界人共通的哀愁,在多兰的影像中呈现,令人感慨万千。
再回到现实情境,画面又恢复了1:1,与想象中的美好顺利不同,Diane接下来要做的是一个让她痛苦不堪的决定。她最终将儿子送回医院接受治疗。医院里,Steve给妈妈打电话,再次向她表达自己的爱,可惜Diane没有接到电话。她告诉即将搬家的Kyla,送走儿子只是因为还有希望,希望他将来变得更好,如今的结果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Kyla也可以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而Kyla真正离去时,Diane却陷入了无限的悲伤中。
结尾,Steve趁看守不备,摆脱了他们,向外面狂奔而去,飞扬跳脱的那一刻,影片戛然而止。
多兰的电影前四部长片都是自导自演,他精致帅气的外形也让他成为一名偶像,而这部《妈咪》中,他首次放弃了演员的位置,或许他也明白,25岁的年纪再演青春期男孩就有些不合适了。作为一位公开的同性恋导演,他的尺度也一向很开放,毫不避讳演出同性性爱戏,他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双面劳伦斯》讲述的就是一个异装癖男子变性后却依然爱着女友的性倒错故事。
可以联想,《妈咪》中两个女性与一个男孩的设定,隐含的其实也是一个同性恋家庭的构架,外来者Kyla虽然腼腆少言,但却能在Steve失控时成功地制住他,是一个父亲角色的隐喻。Steve也有一定的同性恋倾向,开头他曾与一位美少年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对视,只不过,同性恋并不是本片表现的重点,这也是多兰首次摆脱同性恋题材。
过去多兰的特点是炫技有余,情感不足,而这部《妈咪》几乎是填补了他的缺陷,叙事完满成熟,人物塑造立体,用一场最简单的亲情关系打动了观众。不过,滥用音乐仍然在他的电影中非常突出,几处近似MV的画面,虽然镜头很美,音乐很动听,但总会被人诟病,当然,对于多兰的粉丝来说,赶紧收藏片中的歌曲才是应该做的。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