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期
分享到:
更多
 

  历经换角、重拍等挫折与风波的《捉妖记》,终于在7月15日正式上映。这一场“人类”与“妖怪”的曲折故事,究竟是一部久违的港产电影佳作,还是一部恶意卖萌的养成系小品呢? 

要点
  • 1赛人(正方):一旦在准催眠状况下进入它的预设轨道,你就能满心欢喜去收获那扑面而来的天真浪漫,还能嗅闻到一种久违的港味。
  • 2兰波(反方):江志强和许诚毅料想中的西方动画混搭东方古装能够剧烈发生化学反应并不达预期,相反是,一个有可能拍成系列的东方奇幻大片,却活生生拍成了养成系动画片。

《捉妖记》虽然是真人与动画相结合,但其中却颇有几分港式喜剧的味道。

嘉宾:

正方:

赛人:著名影评人

反方:

兰波:青年导演、著名影评人

剧情简介:

山雄伟,海辽阔,经奇幻。自古以来人妖共存于世,人欲主天下,妖遂被驱逐入山。其后历朝,妖偶有越界,皆由捉妖天师秘密处理。老妖王辞世,妖界大乱,众妖越界流窜,一时间世间人妖难辨。在偏安深山的永宁村中,村长宋天荫(井柏然饰)偶遇一路逐妖而来的菜鸟天师霍小岚(白百何饰),在意外共度一夜后,被妖后托胎,随即生下了小妖王胡巴。为了自己的私心,小岚带着天荫一路同行前往顺天府,保护他躲过各种妖怪,也渐渐与天荫及胡巴产生了感情。然而为时已晚,胡巴已落入坏人之手,为营救胡巴,小岚与天荫在众人的帮助下勇闯登仙楼,与大反派葛千户(钟汉良饰)展开一场殊死对决……                                     

《捉妖记》:嗅闻到一种久违的港味

文/赛人

有种电影叫“少儿不宜”,与此相对的能否是“中老年不宜”呢?就《捉妖记》而言,影院里不断爆发地如雷鸣般的笑声,常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或者说,在我和那些热情的观众之间,一定有一个是人,或有一个是妖。

实际我能理解那些孩子或童心未泯之人,观赏此片时的快乐。也就是说,影片在制作上颇为精耕,不光是CG镜头的缤纷,也包括剧情上的自圆其说。不强求逻辑的话,一旦在准催眠状况下进入它的预设轨道,你就能满心欢喜去收获那扑面而来的天真浪漫。《捉妖记》还能嗅闻到一种久违的港味。

黄金时代的港片,大多不追求逼真,不执迷于对生活原生态的还原,是与戈达尔之流电影所迥异的另一种间离效果。它不是看上去很美,而是看上去很假。这在王晶、高志森、刘镇伟以及周星驰的喜剧中尤为明显,三宫六院全是歪瓜裂枣,公堂之上则可以肆意咆哮,警察是娘娘腔,黑帮老大要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男人因失身而痛不欲生,女人的腿毛会异常发达,诚所谓另一种黑丝效应。不能完全视作具后现代文本意义上的解构,惟将此视作孩子气的破坏欲,方能享受到更纯粹更顺畅的观影快感,这也是港片尽皆过火尽皆颠狂的源头所在。

《捉妖记》也有此类特色,不仅是吴君如和曾志伟这样的老港面孔的出现,还在于,影片后半部分捉妖、卖妖、食妖流水线的,极具漫画色彩的处理。既以一种明目张胆的隐喻,满足了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拳拳爱心,也收获到船头桥头自然直,兼一路顺杆爬的盎然趣味。此前的井柏然的临盆,金燕玲的装疯卖傻,都不过尔尔,或者说没有有效地利用人物设定,去经营更为翻滚的笑点。

全片最重要的设定,与斯皮尔伯格的名作《ET》可谓遥相呼应。借孩子的纯良来实现对不明物件的呵护。但孩子气里所裹藏的好奇心和同情心都欠奉,情感牌没打出来。这样的一部爱心泛滥的影片若不催泪,殊为遗撼。小妖王胡巴的造型还算符合现代都市人群对呆萌的想像,但还不够人格化。中国话本里的妖,如蛇、狐等“精变”而来的美丽女子,都具备知冷知热的烟火气和死了都要爱的毅然决然。在这一集《捉妖记》里,并不显著。就小胡巴而言,它与它的准父母没有产生更具细节化的情感互动。再则,一脸良善的井柏然卖掉胡巴的心路历程,处理得也较为潦草。而井柏然和白百何的感情戏,颇有郭靖与黄蓉的架势,但江湖经验丰富的白百何并没有承担引路人的使命,两人在性格上没有形成更具喜感的反差,也就无法出现更为生动有力的摩擦和由此带来的动人火花。两人都有着未经社会化的混沌,都有着不请自来的,又非完全天然的可爱劲。

其实所谓妖,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不合俗流者的称谓。如同性恋、易装癖、孤独症。当然《捉妖记》无意作出具思辨感的人文探讨,但我估计。《捉妖记》的续集会走得更远一些。假如没猜错的话,井柏然扮演的角色,是“妖”也。小胡巴咬伤他后,他能自动复原,应该是埋下了伏笔。到时,白百何与井柏然之间,才会有一场具拷问色彩的捉妖大战。总体来讲,这一集《捉妖记》尚可一观,只是看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心理年龄往下降一降。

 

影评人蓝波认为:为搞笑而装疯卖傻的“酱油”表演,冲淡了情节点设计。

《捉妖记》:东方奇幻大片活生生拍成养成系动画

文/兰波

《捉妖记》上映之前,出品方安乐影业信心勃勃说道:要打造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又不失国际范的CG奇幻电影,一部萌宠兼备的超级IP原创大片,加上江志强老板不惜重拍,万金一掷为梦想的悲情豪意,颇让人心生敬意和期望。但看片之后,不能不说,既定目标还是过于宏伟,虽不是烂片,但也难称精品,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出品方从题材立意、剧本打磨到演员抉择的定位问题——东西文化拼贴紧密度不够,东西文化结合认识也不足,虽相中了华裔好莱坞导演欲完成国际化的跨越,可惜土洋结合的难度远比预想要高。

不难看出好莱坞出身的许诚毅导演想把赖以成名的《史莱克》系列的恶搞和解构放在片中,一招鲜吃遍天,可以理解。只是,出品方为了照顾本土市场,过度迷信“明星大咖”的市场号召力,密集的剧情设计限制了表演空间,只得将为报江老板知遇之恩而来配戏的演员们扁平化处理,加上还是那套为搞笑而装疯卖傻的“酱油”表演,强行用港式贺岁档喜剧的手法来植入桥段,冲淡了情节点设计,打乱了节奏,有些段落甚至是狗尾续貂,拉低了格调。不是人人都拥有周星驰的喜剧天赋,且用过一遍的段子再用一遍就没新鲜度了,《九品芝麻官》里的尚方宝剑段子山寨感十足,小黄人般的集体歌舞秀不伦不类,同是无厘头,当港式无厘头的方法遇到好莱坞无厘头的风格,竟然不搭,也是醉了。

东西文化拼贴不够紧密还不止这处,更严重的错位重构在于东方神怪志异故事的好莱坞式处理,江志强和许诚毅料想中的西方动画混搭东方古装能够剧烈发生化学反应并不达预期,相反是,一个有可能拍成系列的东方奇幻大片,却活生生拍成了养成系动画片,《捉妖记》还不如改成《养妖记》为好,看似模仿《指环王》和《阿凡达》,树立煞有其事的世界架构规则,如妖语和梵语,却没有起到哪怕一丝丝制造氛围的作用,反而骨子里还是老套欢喜冤家育婴记,再掺和半部茅山道士斗法,所谓的为华人创造属于中国的妖怪,致敬《山海经》,到头来,既缺乏山海奇幻,也没有东方志异的神韵,连妖怪形象都是史莱克那种无法苟同的西式卡通设计,相较之下,无论是聊斋里勾人心魄的狐妖鬼怪,还是日本动漫里的狸鹤河童,才衬得上宣传海报里基于水墨质感的东方奇幻基因。

幸好,天师的等级区分,小胡巴的嘴炮,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小红人,部分弥补了设定上的不足,妖怪比人更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则拉近了价值观的迥异,虽嫌说教,但这种角色定位反转的手法,却像粘合剂一样,还是把东方伦理和西方戏剧冲突结合在一起,不再那么突兀。妖怪被人迫害,也可以影射当下的各类少数群体被占据主流看法的社会主体无形迫害的现实,无论宗教信仰、语言文化或是性取向的差异,都需共生共存,互相沟通交流,而不是相互倾轧迫害。

导演想借“人和妖何必要分那么清?凡胎肉眼,我数不清你批了几层皮,也不清你是哪种心,但是你好就行了。”这一关键台词阐述上述主题,但为之服务的情节却有些无力,姜武扮演的捉妖天师和妖怪互相救助一笑泯恩仇的戏份,缺乏必要的世界观冲突铺垫,说服力不够;钟汉良饰演的大反派不待见人妖共存的动机,以及白百合饰演的菜鸟天师霍小岚为了爱情的改变,都缺少相应的清晰表达,从而让观众融不进情景,进入不到导演想为之营造的语境之中。

往好的说,《捉妖记》是一个较符合好莱坞范式的合家欢暑期档喜剧,还算凑合的反讽手法讲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奇幻故事,当然,制作工业标准执行到位,真人表演和动漫角色的互动终于不再违和,给华语电影树立了一个技术典范;往失望方面去说,其标榜的主题阐述和全新架空世界都过于低幼化,加上东西方文化拼贴紧密度其实并不够,角色设定和动作场面也很普通,除了高度仿效《超能陆战队》里“大白”的小萌胡巴“妖怪养成记”还算紧凑,其它的戏份乏善可陈,尤其是高潮戏,反派的孱弱让剧力松弛下来,而有些生硬的父子情结尾更让人生出“作”的感觉。

对于本土普通观众,这片最讨喜的段落恐怕在于:一个呆萌小妖王胡巴是如何被男人生下的,而这个男人却是和妖怪势不两立的天师后代宋天荫(井柏然饰),最终还把胡巴抚养大。一部定位为暑期档全家欢,大人和孩子都想拉拢的电影,却靠性别倒错“生孩子”的低俗桥段博市场,十分让人无奈,要知道,在好莱坞,这招也只敢在R级限制的性喜剧里才能使用,但在华语片里,越比这露骨的性暗示桥段越讨观众欢心,《捉妖记》的尴尬分裂之处,部分亦反映了这个时代华语片的难言之处,这种文化情景和体制迥异造成的隔阂,恐怕不是一部《捉妖记》就能弥合的。

电影简介

《捉妖记》

  小伙子天怀上了小妖王,降妖天师小岚一路保护他躲过各种妖怪,但在人妖混杂的世界里,他们的命运……

 
制作团队

策划:凤凰电影组

撰稿:赛人、兰波

责编:扭腰客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微博

@凤凰娱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