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长一声令下:谷子地,没听到集结号,你就是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许下来!谷子地完全服从组织纪律,战至最后一人,耳朵都炸聋了,还等着营长吹集结号呢。
可组织上根本就没吹集结号。
之后多年,当谷子地得知自己是被营长给骗了,他抄起祭奠的酒瓶,就要砸向营长的坟墓。如果那个镜头真要是让谷子地把酒瓶砸向了营长墓碑,那电影也就真成经典了。可惜,这样电影还能通过组织上的审查吗?当然不能。于是只得最后皆大欢喜,组织上颁发奖章几枚,谷子地继续向组织敬礼表示效忠。
这当然是演电影了。但《中国青年报》那个女记者的姥爷,可没有电影里这样的待遇——他就是被遗忘而且还是永远彻底地被遗忘掉了。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会有人像虞啸卿、像《集结号》里的营长,经过在生活中的不断“成熟”,最后把自己活成一辆可以轧过任何人、任何事情的坦克。而无论任何时代的炮灰,就都是专供那些坦克人踩轧过去的泥土而已。
有人可能曾经被《拯救大兵瑞恩》所感动。但在俺们这疙瘩,少来!我们就不兴拯救什么个人,我们从来都是民族压倒一切。因为国家才是最大的坦克车。
当今被很多年轻人所景仰的老人家早年间就教导过我们多少次了:“……为了啥啥啥利益,死个把人算什么呢……原子弹我们并不怕,因为这只是吓人的纸老虎。”当年的苏联当局一直在警告,不要拿中国人民的生命开玩笑,如果战争一旦爆发,中国将付出几亿人的生命。但老人家弹指一笑,说:“解放二十年来,中国增加了二亿人,如果因为战争死二亿就当没有增加这二亿,就算是再回到解放前。”
两亿人,也就当掸掸烟灰一般付之笑谈。这就是在这片热土上,个人对组织上的存在意义。
尽管《团长》有这样或那样结构、技术上的种种问题,但我仍然还会乐此不疲地来回反复观看它。尤其27集之后。看什么呢?就看炮灰们怎么折腾的故事。因为以前历来的战争影视剧,从来都是严格按组织意志,把所有士兵都当成木头棋子,捏巴组合在一起,打造成为一把可供组织拿在手里到处挥来舞去的“亮剑”。至于什么个人狗屁意志和感情,根本微不足道。不就是一些蝼蚁嘛?死个把的、死两亿怎么了?在这样的教导之下,谁也千万别拿自己太当人!
当然,对那种先把自己装成木头棋子,然后再经过像唐基那样长辈栽培,最终希望自己能活成坦克的人,肯定不会喜欢《团长》剧的。主要是这样的剧,对于那些想活成坦克的人,怎么看心里都不会感觉很舒服的。因为在生活当中,永远还都会有像龙文章那样的能人,会让坦克人觉得他们就是妨碍自己成为精英的障碍。否则,在《团长》剧中,干嘛还要安排那几个精英兵暴打孟烦了的情节呢?就因为龙和孟,挡了他们自以为是的路了。
所以,我越往后边看,就越感觉《团长》剧太有意思了。这哪里是在说远征军啊?不过就是披了一层外衣,在细说和戏说过去、现在、将来的世态嘛!就比如你所在单位里、企业里、公司里,就没有上司拿你当炮灰耍弄过?你身边肯定没有像唐基那样的坦克人?
作者:
何东
编辑:
邱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