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为何青睐李安
2008年07月23日 15:47天极网 】 【打印

-双重文化造就李安

作为一部全部用华语对白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所获得的成功是出人意料的。据最新消息,该片已经超过了由奥斯卡影帝罗伯托.贝尼格尼主演的二战影片《美丽人生》,成为在北美市场上映的最卖座外语片。到目前为止《卧虎藏龙》在北美的票房收入已超过了6000万美元,在世界范围其票房已超过了1亿美元。

从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到奥斯卡金像奖10项提名,李安因《卧虎藏龙》在美国影坛受到的瞩目已超过所有华人导演,使其成为华人电影工作者中最大的一匹黑马。两年前,不关注电影的人根本不知道李安为何许人。而今天,李安也已成为内地媒介关注的大热点。

其实,李安是早该被内地观众认识的。李安能成为今天的李安,一切也并非偶然。

中等身材,剃着平头,一身黑色的西服使他看起来很文雅———这是我在1993年台湾金马奖颁奖晚会上首次见到李安。就在1993年12月4日这天晚上,李安的《喜宴》大获全胜,不仅获得8项提名,而且夺得包括最佳编剧(冯光远、李安)、最佳导演(李安)、最佳男配角(郎雄)、最佳女配角(归亚蕾)在内的5项金马奖。就在那段时间,李安还在台北的摄影棚里赶拍他的第3部电影《饮食男女》。《喜宴》的大获成功似乎并没有使他得意忘形,据说,他在颁奖会的当晚就回到了片场,所以人们在金马奖晚宴上根本寻不到他的踪影。

李安其人正如李安的电影一样,都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他于1954年出生于台北,19岁那年考进国立艺专,在校内曾经是舞台剧演员,1974年还曾获过话剧金鼎奖大专组最佳演员奖。第二年,他编导摄制了一部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1978年,李安移民美国,两年后获得伊利诺斯大学艺术学士学位。伊大毕业后,他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研究所。4年后,李安摄制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学生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这部片长43分钟,采用同步录音拍摄的影片帮助李安获得了在美国发展的机会———美国大经纪人公司与李安签订了合作协约。在1985年到1987年的两年时间内,李安一直留在美国写剧本,同时也请美国作家帮助润色。偶尔,他也帮助别的导演写剧本。在美国长达10年的时间里,李安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并试图寻找到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结合点来创作剧本,希望有机会拍摄出雅俗共赏的电影。东西文化的双重影响造就出一个独特的李安。

-在票房与个性间“推手”

1988年,李安回到他的出生地台北。在台湾中影公司,李安被视为继侯孝贤、杨德昌之后的第二拨儿新导演之一。1990年,台湾新闻局征集优秀剧本。为获得优秀剧本奖金,李安动手写了一个电影剧本《推手》。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导片的机会———台湾中影看中《推手》,决定采用包拍的方式,让李安吸取美国东岸独立拍片的经验,以包拍的方式拍摄《推手》。

《推手》以一位从小练习太极拳的朱老先生被在美国当工程师的儿子从中国内地接出后,与美国媳妇玛莎在语言、生活方式上的矛盾为主要内容,探讨了众多移民美国的中国家庭所共同面临的文化隔阂问题以及老一代与后一代人在情感上的危机。朱老先生最后离开了儿子,自己去唐人街的餐馆洗碗打工,惟一能给他一点安慰的是一位从台湾来的陈老太。李安通过这两位老人对故土的怀恋,表达了所有海外移民一种无法遏止的乡愁。

1991年,《推手》获得金马奖8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导片机会,这就有了他的第二部影片《喜宴》。应该说《喜宴》是一部融合不同民族对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认识,最后认同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而它的制作方式完全是好莱坞式的。《推手》和《喜宴》两部影片的摄影师林良忠先生撰文说:“《喜宴》这部片子的技术水平绝对不输于好莱坞电影。可以说它是一部以好莱坞拍片方式拍出来的中国电影。”

李安的《喜宴》和他的《推手》两个剧本基本都是他在美期间创作的剧本,在风格上都采用“隐藏式风格”,即全片都以人物、冲突、情节为主,而其他的电影元素如灯光、音乐、美术、剪接都定位在辅佐前者的位置。这是一种迥异于台湾新电影,又很接近好莱坞的电影风格。而在新片的内涵上,《喜宴》和《推手》皆表现出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无助和渺小,以及最后对这种无助和渺小的事实的接受和认同。“《喜宴》是一个有关认同问题的喜剧。”李安说,“在台湾暧昧矛盾的历史中,认同是一个重要的却人人三缄其口的课题。而《喜宴》把电影、文化、国家、家庭以至于个人的认同问题等全都交错在一起。”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肖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