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语:又是一年年终岁末,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即将迎来圣诞节、元旦、寒假、春节几大热门档期,大小片商已跃跃欲试,期待能打好这场收官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业内却突然曝出一系列不和谐的声音,这其中恐怕要数八大院线联合抵制《金陵十三钗》最“大条”了。 [网友评论]

[专题回顾]:谈娱 第13期 —— 被国人误读的日本AV

[电影专题]:张艺谋2011收官大作《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

动什么别动票房 院线联盟成“八国联军”反击新画面

从好莱坞阵容到代表中国电影冲击奥斯卡,从密不透风的选角过程到奥斯卡奖男配角贝尔的加盟,如同张艺谋每部新片那样,整个新画面公司以张伟平为首,一切围绕新片预热的活动和炒作可谓是相当的高调。然而今年,却在临映这个节骨眼儿上捅了马蜂窝,欲将票房分成比例从43%提高到45%,这种对于行业规则的冲击,无疑踩到了院线方面最脆弱的一根神经——利益。毕竟,摆在自己碗里的肉,被他人叼了一口去是痛心的,更何况各大院线集团近几年对于各地市场的巨大投入,“回头钱”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压岁安慰”了。

 

回顾张艺谋与张张伟平合作的这些年,才子配商人,一个保证质量一个负责公关,其经典案例数不胜数,甚至有曾听到业内人感慨,说张伟平无疑是中国内地电影,乃至于整个娱乐行业最高招的炒作行家。今次与院线对垒,就好比金庸笔下的“八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张教主”无论又是炒作还是被推上战场,可以肯定的是,其旗下影片《十三钗》又一次推上了媒体的头条和公众热议的浪尖上。

 

或许,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不希望看到票价上涨,毕竟观影成本才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然而从行业角度看,票房分账比例的上调,所造成的影响并不严重,毕竟在国内能“携大片以令诸侯”的导演屈指可数。但是如若“院线联盟”真正实现,且抵制《金陵十三钗》首战告捷,那样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说,就好比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从此国将不国。[详细]

调查

1.你怎么看电影《金陵十三钗》提高电影票房分账价格?
利欲熏心,为利润打破行业规则
符合行情,票价也要跟上国际经济趋势
纯属炒作,为赚噱头不惜自制新闻卖点
物有所值,好电影适当的提价并无大碍
2.你如何看待张伟平这个人?
文化商人,推动张艺谋从文到商的转变
营销达人,开创电影宣传营销模式的先河
不惧舆论,公然在网络上与名人明星呛声
张扬自信,敢于向市场叫板宣称票房十亿
 

如果“八大联盟”成立 垄断之力将可“秒杀”任何大片儿

在整个中国电影制片行业里,以张伟平为首的新画面公司可以算是鹤立鸡群,但是这也恰恰烘托出行业内资源分配不平均的现状。目前的中国电影界,能真正达到票房领袖级的导演不多,而文艺片、二三线及青年导演难以脱颖而出。仅仅如此,单纯从制片行业来看,一家或几家影视公司“独大”已成行业普遍现象。他们也是每年贺岁档相互间的竞争对手,而另一方面,公众对于他们的期待和口碑也不输给好莱坞大片。然而,夸多了,肯定骄傲,随着国产影片票房流向的区分明显,掌握着大资本、大导演的制片公司开始“飘飘然”了,自觉得可以通过其旗下的导演和作品可以间接控制整个市场的运作方式,不想终于碰了钉子——院线集体暴动了!毕竟,没有院线的支撑,片子再好也见不得光,“水”与“舟”的哲理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本次院线欲联手抵制《十三钗》调整票房分账比例,从表面看颇像“水覆舟”的道理,但如果真的成功的话,其杀伤性就不那么简单了,甚至中国电影原本就不稳定的产业链条可能被再次被打得魂飞魄散,其对于中国电影的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只能用可怕两个字来形容。

 

近5年来,中国内地院线建设异常火爆,纵观目前内地银幕市场,中影、星美、万达、安乐、新影联等大型连锁院线已覆盖一、二线大城市,据业内人士估计,这几家连锁院线控制了全国7成左右的银幕总数。也就是说,如果张伟平无法摆平这几家院线,就会丧失近7成的市场份额,更何况五院线的主攻目标是京沪广之类的一线大城市。

 

院线联盟早有苗头 院线强势“阉割”制片方

院线策反张伟平,无疑不传达出一个讯号,“动什么,别动我碗里的肉。”在市场和行业资源分配不均的前提下,院线的集体暴动可能是首次,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尤其是以票房为目的和主要经济来源的中、大型制片公司来说,他们与院线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销双方,而票房分成制度的出现使得卖、买关系变得微妙而尴尬。院线指望片商大作赚钱,而片商也指望院线票房收回成本,但究竟谁该承担所谓的票房风险,这成了双方主要矛盾之一,按照目前“六四开”的分账方式来看照比好莱坞,内地制片商显然承担了太多的风险,相比之下院线俨然是“一本万利”,加之近两年“风靡”院线的偷票房黑洞,无疑在整个大环境下,制片方正在逐渐“被阉割”。 [详细]

院线造反片商内斗 “线老大”概念将打破电影格局

按照商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各影院之间应该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这种竞争会为观众带来票价优惠的福利,会为片方带来更多的上档和排期选择,会对整个行业的文艺、商业氛围起到协调和平衡的作用。然而,如果今次院线联盟成立,这无疑将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中霸主级的垄断集团。到那个时候,恐怕排片、拍档、票价等行为均不是通过市场发展规律来决定,而是由院线联盟说了算,“线老大”概念的出现可以视为行业垄断,更是制片和整个发行行业的“枪决令”。

 

反了,反了!院线联合抵制《十三钗》一事彻底的颠覆了很多业内观察者们的思考。原本竞争激烈的有院线间出现了少见的团结,而这种团结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暴力和垄断潜力。同时影片制作行业的高度不团结也被充分的暴露出来。抵制《十三钗》消息一出,原本纷纷避让的影片也开始跃跃欲试,找各种噱头来企图挤进《十三钗》身后空下的档期,就好像奴隶群体中争着抢着当工头内斗行为。踩着“同胞”的尸体,即便上位成功,也只是给“线老大”们做了集权的广告,催生出的只能是更苛刻的垄断和更多的奴隶片商。

 

如果说“院线联盟”是院线迫于张伟平的强势相逼,所引发的热议可能仅仅算是个表象,作为众多成功商人和智囊团体扎堆儿的环境中,想必如今这种局面早已被估算到。2010年,中国内地两大电影制片商华谊、保利博纳正式“下水”建设属于自己的院线。这是在制片行业达到顶峰后的一种横向发展,从中也不难看出,院线与制作行业的脱节所产生出来的潜在风险已逐渐明朗。在未来,没有院线背景的影片,无论是在卖片、排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会处在一个极为被动、不公平的局面中。目前这种片商参与院线经营的现象并不普遍,也不是电影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如果院线联盟成为现实,国内各大中小制片方的危机也就开始了。    [详细]

中国电影行业会成为第二个“楼市”?

很可笑的是,院线的联盟行为,似乎会导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误区:盖房子的累死,买房子的穷死,房地产商则富可敌国,到最后拍不出好片、看不起电影,就只能等着政府介入修改或出台一些列相关政策。任何一个行业,垄断“寡头”的出现都是一种病态的开始,或许张伟平有些过度高调和自信,但是其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影响不大,但通过院线的整体反弹和联盟意愿来看,高速发展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正处在一个极度矛盾的交叉点上。片商和院线,独裁还是垄断,想必任何一方的胜利都不是我们想要和需要的。

 

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健康吗?很明显,不健康。大片、烂片扎堆放映,艺术片、独立片难有半片天,仅靠海外奖项争得个短期上映,最后还是落得个失了宠的小媳妇一般黯然退下。而从2011年来看,好莱坞“洋小三”势头正劲,对于内地市场票房的占领欲也愈发强势。内忧外患下的内地电影市场如果再出现一位“线老大”来搅局,那整个内地国产电影制作行业恐怕将被彻底的被孤立起来,由其是独立、文艺影片,甚至有可能就此彻底淡出院线银幕阵营。强势加垄断,“线老大”无疑会成为掐住全国所有制片商咽喉的铁腕,稍有反抗则会被彻底抹杀。到那个时候,本来就不健康的中国电影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不敢想象! [详细]

调侃着来看,这次院线逼宫颇似《倚天屠龙记》中“八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怎奈张伟平持重器《十三钗》在身且武功盖世,“八大门派”奈他不何只能灰溜溜的退去或祈求朝廷下旨降之。此役已过,无论是炒作还是对决,江湖上都会流传着新的传说,高调脱俗、简单完美,必为后辈所效仿。只不过分账即成定局,观众着实要多掏腰包了,只求得影片“性价比”尚佳,否则只能自插双目转投“徐门”了。

凤凰网娱乐 中心出品 欢迎收藏

作者:赵大卫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