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闻称,长久以来,以小沈阳为首,伙同刘能、赵四、谢广坤、刘大脑袋等众多象牙村村民的二人转团伙,以东北为根据地,进行辐射全国性的海量演出,借着传统曲艺二人转的名义,大肆演绎低俗文化、鼓吹低俗作风,在“社会精英阶层”及公共知识分母领域内,引起了十分不好的影响。这样的现实值得我们警醒,这样的评价值得我们反思,然而,在反思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有所怀疑,这些批评针对的仅仅是节目的内容吗?
毛泽东先生在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明确指出文艺作品要为工农兵服务,即:满足底层群众的基本精神诉求。当时讨论的主题方针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两个命题,最终的结果深深地影响了新中国文艺发展史的进程。然而,我们在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大旗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却将文艺内容粗暴划分为低俗与高雅,这样的判断严重偏离了文艺作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创作风气,是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行为,在高度民主法治的当下,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低俗的。作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允许不喜欢的人存在才是个人与社会同步民主的不二法门。
当然,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点毛泽东先生也强调过:人民大众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而进行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但对于人民,基本上是一个教育和提高他们的问题。公众审美从来不与任何价值对立,高雅与低俗更不会以他人意志为转移。在奔赴更高层次欣赏与创作的途中,心态问题是最亟待解决的。
小沈阳为人所诟病的娘娘腔、花裤衩,仅仅是出于表演的需要,与性别没有关系,与内涵更无瓜葛,因为他表演在内容上的新意匮乏,所以只能在形式上要做足文章,且二人转本就是东北地域文化的缩影。若说他的表演肤浅,那么只能说明受众群的审美标准与其在一个水平线上。而如此肤浅的大众审美观,公共知识分母们也该想想自己究竟为公众提供了什么。
小沈阳并非艺术家,他和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就是承认自己不是艺术家,所以我们不能以对卓别林的要求作为硬性考量标准,就像我们不能以莎士比亚的水平要求评论家,否则,势必会导致就剩下正反两方俗的恶果,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在深入学习与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当前娱乐发展的新形势中,将逐步走向成熟,今时之不足,亦是留足空间与余地,因此还可进步,还在进步。
给予评价:俗能生巧,物极必反,农村包围城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