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三毛流浪记》所改编、著名音乐人三宝担任音乐剧艺术总监和作曲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近日开始二轮演出。
三宝,一九八九年北京亚运会大型演出中,他以一首《亚运之光》正式成为流行乐坛的出色代表。至今,他已编配的作品达数千首,而创作的流行歌曲已达数百首。 曾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经典好歌的三宝,这几年已经很少再做流行音乐的创作,而是一心投入到音乐剧事业当中。甚至,就连因疲劳过度导致心脏衰竭病危,都没能阻止他继续前行的脚步。从《金沙》到《蝶》,再到如今的《三毛流浪记》,每一部作品都让他投入大量心血。尤其是这部音乐剧新作,对他而言意义更加不同,因为,不同于以往的“命题作文”,这次创作源于三宝自己内心有话要说:“《三毛流浪记》是第一个我自己想做的音乐剧题材。” [网友评论]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三毛流浪记》的漫画书,当时只是觉得三毛很苦、很可怜,但对社会的认识更深了以后,我更能理解张乐平创作这个漫画的初衷了,我真正读懂了三毛那善良和坚定的眼神、懂得了三毛这个从乡下跑到大城市‘挣命’的小人物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性,我就是希望借助三毛这一经典形象让人们感受人间温暖、学会珍爱生活。 ”
“几年前,我和关山在做其他戏的时候,有一次聊到我们将来想做的作品题材,就突然想到了“三毛”,一触即发。我跟关山都比较喜欢做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的作品。 “三毛流浪记”这个漫画作品虽然出现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反映弱势群体的底层生活,虽然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展现,但表达的是成人世界、社会阶层对孩子、对社会的影响,揭示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也仍然很有影响。”[详细]
“所谓的《三毛流浪记》就是流浪这个概念而并不是说三毛是从从这个点走到那个点,它是生存的流浪,生存空间的流浪感,就像很多到了大城市打工的这些找工作的所谓外地人吧,到了大城市来,找工作,去拓展自己的生活,去为自己的命抗争,这就是一种流浪感。他们都每个人心里我想都是工种不同,拿的薪水不一样,社会地位不同,但是我相信都会有一种流浪感,流浪的生活感觉,一种不安全的、不稳定的,是一种随时都可能出现什么状况的,出现那种不好状况的心态。”[详细]
“《三毛流浪记》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团员的结局其实并不是在剧情里边的,间离出来的,我是想给所有在场看到这个戏的观众有一种希望感,我不想一棍子把人打死,我也不想让每个人出到这个剧场之后觉得生活太没有希望了。这个结局的设置更倾向于我自我的一个满足。我相信能真正深入人心的作品,一定是这个作者自身真的是他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他想表现别的东西,它一定是自己的东西。”[详细]
身为蒙古族的三宝,对于“流浪”也有他不一样的理解。他认为“流浪”也分为被动的“流浪”与主动的“流浪”,游牧民族永远不会在一个地方长期呆着,而汉人会为自己弄个“单位”,筑个“围墙”,这也是民族性导致的差异化。[详细]
谈起中国音乐剧目前的状况,三宝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和无奈。“现阶段国内很多人连音乐剧到底是什么都没搞清楚,中国音乐剧尤其是原创剧连门都还没摸着!人才匮乏,是目前国内音乐剧面临的首要问题。 ”自2002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音乐剧系以来,每年毕业的应届生有300多名,但即是科班毕业的学生还是难以达到音乐剧用人的标准。“都在招音乐剧的学生,本身就是个极度急功近利的行为。谁想过这些音乐剧学生谁来教呢?很多都是从来没有过演出经验的老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会唱的不会演、会演的不会唱,音乐剧的实践经验就更别提了!”[详细]
“除演员外,目前国内音乐剧整体运作的团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音乐剧的制作过程是很讲究的,但到现在为止国内很多人连音乐剧的运作方式都还极不熟悉,更别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制作人了。剧目短缺不仅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更导致了本来就极为短缺的音乐剧人才的流失,没剧可演呀!现在国内每年也就两三部音乐剧,实在太少了! ”此外,缺少正规的音乐剧演出团体也让三宝十分着急:“歌舞团、话剧团、乐团、戏曲团、杂技团……目前这些团体在国内哪个都不缺,可音乐剧的专业表演团体、专业队伍呢?目前一个也没有! ”[详细]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于2012年2月15日再度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三宝表示,音乐剧《三毛流浪记》会尊重原著的气质,传递积极、乐观的精神。图为音乐剧《三毛流浪记》精彩剧照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