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的情义谎言 《投名状》赚足观众的眼泪
2007年12月17日 09:45信息时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投名状》] [陈可辛]

地球人都知道,《投名状》改编自SB(“邵氏兄弟”的英文简写)的经典老片《刺马》,而《刺马》又源自满清四大奇案之一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陈可辛原本沿用《刺马》这个名字的,后来据说因为马新贻的后人反对,中途改名叫《投名状》。

还是改了的好,因为《投名状》实在比《刺马》好得太多了——这是一部真正的古装战争大片,相形之下,张陈冯的古装大片都是垃圾——其实不用相形之下,那四部电影也是垃圾,只不过有了比较,垃圾感更明确了。

当年的《刺马》也是阵容鼎盛,一时无双:武侠宗师张彻导演,主演都是当年的头牌小生——姜大卫、狄龙、陈观泰,但是毕竟是那个年代的电影了:人物简单,善恶分明,背叛与出卖,友情与杀戮都是如同黑夜与白昼一样分明。

而《投名状》里边的人物,比《刺马》复杂多了。李连杰(最新动态、个人档案)饰演的庞青云,不像当年那样是因为贪图富贵和美色,而是充满了“治国平天下”的政治野心;刘德华扮演的二虎,虽然还是对兄弟忠心赤诚,但是那一身匪性,就像无法驯服的老虎,随时会不受控制。《刺马》里兄弟的冲突,只因为一个女人,而《投名状》让你看到,其实真正的冲突是本性的冲突:二虎的匪性已经成为庞青云实现野心的障碍,他只能除去兄弟。而最后庞青云的死,不是死于兄弟的刺杀,而是死于背后的暗枪——这一点比《刺马》深刻许多,也更符合历史:当年马新贻遇刺,社会舆论都认为是西太后和湘军政治倾轧的结果。

《刺马》的简单,注定它是情义武侠片,而《投名状》的复杂,让它摆脱了“情义”的范畴,成为史诗式的战争片:这部电影里,没有情义,只有情势。

庞青云落草为匪,是情势所迫;赵二虎和姜午阳跟着庞青云投军,是情势所迫;庞青云和何魁联手,是情势;最后庞青云杀了赵二虎,是情势——一切都是情势,没有半分陈可辛说的“情义”——所谓情义,就像片中姜午阳说庞青云的话:其实是谎言。

“投名状”这个名字,已经注定了没有情义:纳投名状,就是杀人,大家都杀了人之后,就都没有退路了,这才能成同伙。不光是外人可杀,兄弟也可杀:“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所以才有那些冷血残酷的战争,才有不寒而栗的流血……一切都是历史的大势,个人的情义,不过是三公棋盘上的棋子。

虽然如此,当姜午阳在赵二虎的尸身前跪倒膝行时,我还是流泪了——陈可辛这家伙,可真会忽悠人的感情啊……正是这样的真实人性,让两个不会演戏的演员刘德华和李连杰,贡献了从影以来最精彩的表演,尤其是李连杰,从这部电影开始,他学会演文戏了。

查看娱闻八卦/浏览精彩影视剧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