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春晚”大军来势汹汹 央视:让他们闹去(图)
2008年12月15日 08:25新闻晨报 】 【打印

■是否涉嫌炒作?

据介绍,“CCSTV山寨春晚”现在已是商家赞助、场地设备、节目资源一应俱全,组委会得到了6家企业的赞助,赞助总额近百万;“酱油春晚”也是网站承担活动的筹备费用,包括举办场所的租金等,但此后的联欢会需要参与者支付一定费用。

谈及涉及的经济问题,施孟奇表示,只能让赞助都以实物体现,尽量不收现金,“演员均为自愿参加,没有薪水,但演出的交通费、食宿费将由组委会负责”。至于有人借“山寨春晚”炒作之类的担心,施孟奇认为,也许有人愿意出名,有人还未必愿意,“谁都可以玩,但最好不要盈利,请公众、社会来进行评判”。他认为,“山寨”应该只是参与者的一种情结、精神:“我是从骨子里就喜欢‘山寨’,小时候看到人家有把漂亮的雨伞,我就跑回家想方设法学着做,其实那就是‘山寨’。”

央视反应:闹就闹去吧

有趣的是,被“山寨”的央视春晚和“山寨春晚”采取了互不理睬的态度。

央视春晚剧组负责人秦新民表示,他们根本没时间去关注网上的东西,并不在意所谓“山寨春晚”,“闹就闹去吧,现在想借央视出名的人太多了,甚至很多电视台都打着叫板央视的旗号办春晚,我们没法一一回应。只要不涉及侵犯央视的权利,自然有相关部门去处理,我们现在真的没精力去过问这些事情”。

而各“山寨春晚”则称要投入自己的活动,不会去关注央视春晚的动态。

专家看法: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专家们却对“山寨春晚”现象颇为看重,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现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就联想起最初的“山寨手机”、“山寨《百家讲坛》”等:“山寨手机主要是满足弱势群体的一种消费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就有存在的条件,但实际上打了个擦边球;山寨文化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它的出现实际上是对某种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比如说央视的《百家讲坛》、央视的春节晚会。”

他认为,“山寨文化”现象其实是民间诉求的一种表达,“它的出现是必然的。当民间的需求表达渠道不够通畅,没有出口、或者出口太小时;当少数人垄断民意出口时;当他们的思想、意见不能得到主流认可,自己就必然要选一些渠道。特别是IT技术、互联网技术那么发达,为其提供了一个技术支撑,以后这种文化、现象肯定越来越多。我是肯定其发展的,但是他们要有一个原则,要有一个界限,不要把这种副文化形态当主流文化形态,否则就麻烦了。”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许晨曦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