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爱玲终极遗作 迟到34年的惊世自传(组图)
2009年03月28日 10:50精品购物指南 】 【打印已有评论0

食得咸鱼抵得渴

作家本来就是向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以寻沟通,也是撩拨别人的内心,以寻共鸣。因此身为作家便是有了让人观探内心的“责任”,你甚至可以说这是“食得咸鱼抵得渴”。而作家的文学遗产,亦注定是属于大众的,不能再用个人(张爱玲)的 interest 考虑──除非她自己把手稿销毁。正因为如此,出版《小团圆》,在道德上完全是应该的。

——韩子亭(香港·作家)

死后事没法管

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人从没有中来,再回到没有中去,你怎么管?譬如现在别人说要把我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我说不好不好,拍得不好我会很生气。但若我去了,拍得好与不好,我都没办法去讲话了。我只能管活着的时候,没法管死后的事情。

——琼瑶(台湾·作家/《小团圆》出版人平鑫涛之妻)

拒买、拒读、拒评

张爱玲1995年过世时,在公寓里几天没人发现,当然也不会有人来得及问她《小团圆》改好了没?决定要出、不出还是仍在犹豫?更进一步想,若以写作者将心比心,就算张爱玲生前不完全放弃出版的念头,想她也不会愿意以修改中的“未完成”稿出版。但这一切的一切,我们无从猜测揣摩,我们唯一的共同根据是她的遗愿,《小团圆》“小说手稿应该销毁,不予出版”。因此《小团圆》的出版,在法律程序上是“合法”,但在情感道义上是“盗版”,和那些被控“非法盗版”的出版社一样,都是未经授权擅自印行。作为一个张爱玲的忠实读者,在伤心难过与愤怒之余,也只能以“拒买、拒读、拒评”《小团圆》,聊表对张爱玲写作生涯最基本的敬意。

——张小虹(台湾·教授)

右侧这副手迹,正是张爱玲写给出版社编辑的信,言之凿凿称:“《小团圆》一定要写完,不会再对读者食言。”

张爱玲曾于不同时期穿过的长衣短衫,如今悬挂起来,任世人凭吊丝线下的幽幽空影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许涯男   编辑: 王喧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