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观众似懂非懂 姜文太阳让观众如坠云端(图)
2007年09月14日 08:41华商报  【
相关标签

 

 期待了很多年,姜文的新片“太阳”终于在国内银幕上升起,并以“目空一切”的姿态冲刺上亿票房。昨日(13日)当该片在中国观众面前露出真面目时,也如张艺谋等的商业大片一样,观众有褒有贬。但看过这个影片的很多观众似懂非懂地走出电影院,也注定这部电影是一部小众电影,可以给“文艺青年”带来疯狂,而普通观众可能得先备课,才能对这部电影有感觉。

“太阳”升起观众笑声四溅

 一双性感的女人的脚拉开《太阳照常升起》的序幕,虽然这不是一部喜剧片,但观众的笑声却是从头到尾不下10次。周韵给房祖名看其父亲的照片时,看到本来是脸的部分刚好被烧成一个洞,笑声还没酝酿就溢满全场。黄秋生在病房里,“湿漉漉”的陈冲出场是全片中笑场频率最高的一段,也让人对陈冲更加刮目相看。她的出场总有压抑不住的激情,走路挺胸收腹,媚态顿现。娇滴滴的声音让人忍俊不禁,赤裸裸的表白更是让人惊讶:“离你十米的时候,我的脸都红了”、“一接近你,我就晕了”,面对羞于表达的怀春之情,秋生很是无奈,“你是36岁,可能还是46岁,但你说的这些话,看起来像是16岁……”但观众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而更好笑的还在下一个镜头,一位自称给厨房女工打骚扰电话的女人,也来到病房表白,“你伸出手,我多希望摸的是我。我恨我恨!我恨!”一下让人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个不知名的女人。

最好笑的在第三部分“枪”的环节,打野鸡的时候,姜文告诉孩子们正在哺育的猎物不能打时,又加了一句:“搞对象的野鸡也不能打。”一少年接道:“对,不能乘人之危。”再次让人笑起来。

简单剧情跳跃不止半数观众找不着北

姜文《太阳照常升起》分成了“疯”、“恋”、“枪”、“梦”四个部分述说。在这部从小说《天鹅绒》名字看就很浪漫的电影,姜文的表达很明显有了很多变化,除了绚丽的画面,还在个别地方加入了电脑特技,显然姜文也在电影的技术上与时共进。但是有观众认为,姜文也犯起剧情的错误,似乎热衷于让剧情跳跃,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连接就显得十分突兀,一个简单的故事被姜文搞复杂了。大部分观众在起身离开影院的时候脸上迷惘,不少观众明确表示对故事似懂非懂,整体感觉有点怪。一位观众说:“我现在终于明白威尼斯不把奖给姜文的原因了,因为他讲故事的确比李安差了些,在一切简单化的今天,有些艺术家的特征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影片中姜文有一种自恋心理,包括黄秋生在内,影片中的男人都有姜文的影子,而影片中的所有女人大都神经兮兮的。《太阳照常升起》很文艺,但也不能违背常理。不少较真的观众就对一些片段提出质疑,比如疯了的周韵玩起来,用草垛在“水上飘”的时候,被指为简直就是神奇的哈利波特,而影片的结尾,周韵在火车上的厕所生下小孩的时候,火车道上铺满了鲜花,婴儿在铁轨上哇哇大哭,“怎么脐带自己就被剪掉了,而且就一下长这么大了,姜文太艺术化了!”

影评人:“太阳”是姜文超越自我之作

在“太阳”升起之前,一位电影人就表示,从电影结构到幕后班底再到画面镜头,所有的一切,姜文都想极力证明自己确实已经具备了电影大师的素质。包括不好好讲故事、让大家看不懂这些特点,都是大师们拍电影最惯用的招数。矛盾在于,尽管我们都很容易盲从于大师,但我们再也不会随便把谁捧上大师宝座。《阳光灿烂的日子》开了个好头,《鬼子来了》隐约有了气候,等到《太阳照常升起》时,估计会面临两种结果——要么一些所谓的艺术青年纷纷叫好,把姜文冠上大师头衔,以彰显自己具备多强的艺术鉴赏能力;要么大众看得头晕脑涨,然后发出一片痛骂。果不其然,太阳“刚刚升起”,昨日就迎来两种反应,除了前面所说的观众看得“云里雾里”之外,另一类观众高呼姜文是中国导演最强,这其中就包括很多影评人。

不少影评人就认同《太阳照常升起》令人疯狂,是一部姜文超越自我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故事十分简单,在结尾时却点亮了整个情节。对于不少观众如坠云端的感觉,影评人就戏称,都是所谓的国产大片把观众的欣赏水平降低的缘故。姜文讲了个极为简单的故事,却意外地将观众们搞得很糊涂。也许,普通观众的观影习惯自此开始被彻头彻尾地颠覆掉了。

查看娱闻八卦/浏览精彩影视剧照

作者: 唐爱明   编辑: 许晨曦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