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娱乐 > 影视 > 影评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姜文] [“国际化”] |
姜文的《太阳》没能“照常升起”,如果单纯从一部电影是否在一个电影节上获奖来说,它更多的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可是如果我们把姜文以及姜文代表的中国电影人放在发展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背景来看,我的回答是:姜文,你缺少的也许是国际视野。
作为心理学家的张结海得出“姜文缺少的也许是国际视野”的观点,也许有他的道理。但我以为,姜文从来就不缺少国际视野,不说他的演艺经历和人生阅历,即以《太阳》讲述的故事来看,也是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姜文讲了一个“碰巧发生在中国的可能属于全世界的故事”,他在影片中抓住了一个特定时代中那种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人的欲望和命运。从形式来看,“大多数观众能从《太阳》中找寻到库斯图里卡的影子”。甚至连片名也是外国人的:《太阳照常升起》来源于《圣经旧约:传道书》:“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那究竟缺少什么使得姜文的《太阳》未能照常升起呢?我以为,姜文的《太阳》缺少的也许是中国文化。
说到姜文,不能不说导演李安。此次李安的《色·戒》在威尼斯大获全胜。作为闯荡好莱坞多年的著名导演,李安说:“我从小接受中国式的教育,养成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使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同样的故事,这是我跟美国人不一样的地方,这其实也是我的优势。”“身为中国电影界的一分子,感到很骄傲。我拍的电影,包括我拍的外国片,都跟我中国文化的养成、眼光有关系。中国文化的养料是我的老本。”可以说,在国际影坛多次获奖的李安就是靠中国文化取胜。
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使得李安有一种儒雅风韵,也使李安有一种游刃有余地驾驭任何题材的能力。李安的电影,无论是早期的反映华人生活的《喜宴》、《饮食男女》,还是表现中国人侠义精神的《卧虎藏龙》,以及表现西方人生活的《冰风暴》、《断背山》,无论是电影主题以及艺术处理手法,里边都有着中国文化的影子——这个影子就是非常中国的“诗意”文化。中国文化从审美层面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诗意”。正因李安的诗意特色,所以,即使他拍的《卧虎藏龙》里的武打场面,打得非常抒情;即使是《断背山》里边的美国西部牛仔,那难分难舍的场面怎么看也像中国的“梁祝”;正因李安骨子里浸润的是中国“诗意”文化,他所有的影片都深深烙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也正因为他自觉地运用中国文化,他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华人导演。
相比之下,姜文这位具有“国际视野”的导演,与其他的中国大导演一样,从资金的投入到演员的选用,从形式到内容都完全与国际化接轨,使得他们的电影“国际化”有余,而唯独缺少的是中国文化。
编辑:
于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