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春晚] |
和往年央视春节晚会一样,尽管事先有过许多的期待,在电视机面前也曾笑过,但过后,我的期待并没有得到满足。2008年的春晚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这些年来,有关春晚每况愈下的争论不绝于耳。人们似乎越来越对春晚失去热情,越来越不满足于春晚节目的质量。我以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有不满是正常的,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表现。以往我们的选择余地太少,春晚才有太盛的人气。如今,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选择日趋丰富,春晚要像以往一样鹤立鸡群,获得万众瞩目的效果,已经不大可能。
今年年初,由凌沧洲等五位学者联手推出的《新春节文化宣言》称:当央视春节晚会承担了太多教化、吹捧和歌功颂德之类职能之后,“春节”就在被庸俗化之后,又被工具化、舞台化、政治功能化了。所以,他们提出抵制“春晚”陋习的口号。
所谓“春晚亵渎了春节文化”之说,我并不完全赞同。利用春节晚会来弘扬主旋律,这并没有错;用文艺的形式来反映普通市民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也挺好。但我们不能仅有这些。
作为一台全国性的文艺晚会,春晚不仅应当反映主旋律,更应反映这一年来我们在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建设方面所遇到的障碍与取得的进步,用文艺形式针砭时弊,表达我们开拓进取的信心与决心。一句话,春晚要做社会进步的记录者。这样的晚会,才有可能让观众更感到亲切,真正赢得他们的喜欢与赞扬,才能引领潮流。
2007年,我们有太多的感叹,有太多的话要说。《物权法》通过,“最牛钉子户”出现,令公民维权行动进入一个新时期;山西“黑砖窑”事件令我们悲愤莫名;一些地方的“县大爷”以“诽谤罪”制造一起又一起冤案,甚至出现进京抓记者的恶性事件;陕西“纸老虎”事件引发政府诚信危机;厦门PX事件的结局见证了一次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彼此协商与妥协……诸如此类,何曾有半点在今年春晚上得到体现?哪怕是以正面形式讴歌或者隐讳地批评。
但春晚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似乎完全不搭界。那些相声、小品所鞭挞、嘲讽的,要么不过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要么就是创作者凭空制造出来的噱头。那些用自嘲或者近乎侮辱他人的方式引来笑声的所谓滑稽作品,既无思想上的启迪意义,更反映一种低下的情趣。
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共同呼吸,反映时代的要求,春晚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相关新闻
编辑:
许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