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公映的“潜规则”
2008年07月30日 17:03南方都市报 】 【打印

今年暑假,香港电影院大收旺场,可惜卖座的多是好莱坞巨制。只有吴宇森的《赤壁》,勉强说能分一杯羹,票房已过2300万港元,但走势已疲。看来要突破去年《投名状》的2700多万港元也有点难!

还好,《赤壁》在内地已收超过2.6亿人民币,由于《盗墓迷城》第3集上映日期未定,《赤壁》已无后顾之忧,所以要超越3亿的预期目标看来不难。

回头说香港的市道,纯港产片已不成气候,7、8月期间只有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和陈小春主演的《精舞门》在打游击战。许鞍华的是小众艺术片,当然对票房不存奢望;反而陈小春加上范冰冰主演的《精舞门》,商业包装却仍然不受关注,更被媒体嘲笑,认为“此片无声无息上映,无疑送死!”

《精舞门》早在6月初已在内地公映,当时暑假大片(例如《功夫熊猫》和《全民超人汉考克》)还未杀到。本来《精舞门》针对的就是内地市场,没必要在香港勉强上画。(过去像冯小刚的《手机》一样未曾在香港公映过。)但为什么偏要自取其“辱”?原来一切和利益有关。

截至7月27日为止,《精舞门》在香港上映18天,票房为8.8万多港元。与戏院分账后,再扣除拷贝费和少许宣传费,可以说,随时要“倒贴”。那么利益从何而来?

原来香港一些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或影碟发行商,和片商签约时都特别注明,一些影片必须在香港的电影院公映超过一周,才能符合某个价钱标准;没上映的,只能当国产片或引进片,价钱会差很远(甚至不愿“出片”)。因此之故,哪怕是偏远的小戏院,这些不求票房数字但求有公映的“另类”片,就必须如此面对市场。经过电影院的洗礼,一部片,可以在影碟和电影频道回收超过六七十万,首轮公映蚀一点,又何足惜哉!

今年一些合拍片或国产片像《棒子老虎鸡》、《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婚礼2008》,都用这个方法在香港公映过。大家针对的,乃是另一个市场!

《精舞门》亦如是!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罗四维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