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筑梦2008》:不可重复的民族情感记忆
2008年08月07日 14:36千龙网 】 【打印

作为国内唯一的一部纪录2008年奥运会准备过程的影片《筑梦2008》,已经于6月24日在全国公映。这是一部由4组人物和一个事件组成的电影,以奥运主场馆“鸟巢”的设计竞赛、建造过程为结构线索,穿插讲述“鸟巢”建造地区的原住地居民、3个体操小将、“中国飞人”刘翔、奥运特警小分队的故事,看似关联不大,但因为奥运,都在付出着自己的努力。

正如中国电影研究室主任饶曙光的评价:“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回头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他留给每一个中国人的将是不可重复的民族情感记忆。”

内容:刚柔并济展现奥运之“力”与“美”

90分钟的电影,有我们熟悉的“鸟巢”和不为人知首次公开的设计竞标过程;“飞人”刘翔和我们第一次领悟到他与教练孙海平亦师亦父的相处;体操小囡光荣耀眼的背后有着那么多成年人无法想象的付出……这一切的努力,全为实现奥运之梦而筑。

“就表现的主要内容而言,《筑梦2008》暗合了奥运会的主要内容。奥运会可以说是“力”与“美”的展示与较量。按照中国人惯常的说法,“力”与“美”也可以理解为“刚”与“柔”。《筑梦2008》的五条线索呈现出“刚—柔—刚—柔—刚”的布局,对应于“一座建筑”、“一个家庭”、“一条跑道”、“一屋子器械”、“一群特警”。中国电影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室研究院单万里研究员做出上述解读。

细节:真实感动往往就在瞬间

影片中首次公开的关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竞标过程,给饶曙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以往的电视报道中,鸟巢从设计制作到开工建造很少听到反对的声音,而该片却把竞标中各国专家的意见完整表现,很真实很有戏剧性。”

通常来说,竞技体育有一个偏向,把掌声送给成功者,却忽略了大多数的失败者,影片跟踪记录了3名小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于是我们看到了江钰源从高低杠精彩下来的那一刻吐出舌头的顽皮美感;看到了乃若愚因为伤病注定远离奥运会,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来不符合年龄的伤感;看到了爱哭的小女孩邓琳琳……

拆迁户高大妈和她的儿媳妇老少两辈人发表了对拆迁的不同看法,老辈人觉得故土难离,年轻人则希望生活发生改变。同样,影片没有刻意地把奥运特警神话成007式的英雄,相反,他们训练中的每一次失误和跌倒都被真实地捕捉在镜头之中。

“这种某一细节的表达和捕捉,让观众情感随着人物的情绪起伏而波动,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把人物性格捕捉的很到位,令观众印象深刻。这种记忆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磨损,反而会历久弥香。” 饶曙光说。

突破:双叙事结构的“精美”之处

《筑梦2008》是中国影史上首次使用故事片多线式叙事结构的纪录片。五条叙事线索渐次叠加,相互交织,有条不紊。片头过后,最早出场的是拆迁户高大妈一家,紧接着出现的是国家体育场所在地以及征集设计方案的场面,第8分钟体操运动员出场,第21分钟刘翔出场,第33分钟才开始出现最后一条线索即“一群特警”。但是,所有线索紧密围绕“鸟巢”这个中心线索。

《中国电影报道》制片人张卫无疑是赞赏这一叙事模式的。“一方面是北京奥运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是如高大妈、刘翔、体操小运动员、特警队员甚至包括瞳瞳等个体人物的描述。虽然不是故事片,却在奥运这个大环境下把人物性格刻画的异常鲜活。”

随着奥运会一天天临近,鸟巢从奠基到架构钢结构,从合拢到支撑架卸载,气氛越来越紧张。体操运动员和刘翔由最初的封闭训练,到走出训练场进入选拔赛现场,特警也是从封闭训练逐渐过度到实战演习。高大妈从家庭走上街道,义务地为奥运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的儿子和儿媳加入了首都百万奥运志愿者的行列,就连她的孙女瞳瞳也跟着妈妈参加了奥运英语培训班。

当然,除了细腻的情感表达,我们最不能忘记的还有这部电影卓越的视觉冲击力。初现在大荧幕上的“鸟巢”从诞生之日起直到合拢最后一根钢,采用了空中多角度的拍摄手法,让我们一窥到底。借用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的一句话:“这是一部将中国梦和世界观紧密结合的一部影片,不看一定会后悔的。”(记者 柳杰)

鸟巢   影片   筑梦2008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柳杰   编辑: 王肖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