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荧屏打假唱咋就那么难
2009年01月13日 09:07解放日报 】 【打印

春节将至,各地荧屏正加紧筹备“年货”。不过,在一些晚会录制现场,与精彩节目一同亮相的,还有从头到尾的假唱。

近日,记者从一台即将于春节播出的电视歌会开录现场,听到了观众不满的评论:“唱得煞有介事,其实这些歌手都在对口形,而且都有破绽。这样演唱跟T台秀有啥区别?不过就是装装样子罢了。”

荧屏假唱是公开秘密

荧屏呼吁打假多年,但假唱非但没有绝迹,反而愈演愈烈,似乎成了电视晚会的一条潜规则。春节晚会上歌手明星们的假唱,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已办成品牌的各地电视台主持人新春歌会,也是多年旧例不改,“亮亮相,张张嘴,后台放放录音带”,是大多数晚会热闹表象背后的真相。近期,一位电视导演干脆辩称“真唱就是真人唱”,让人哭笑不得。

上戏主持人系一位老师认为,如果多年前电视晚会多采用假唱,与现场音响技术条件不完备有关,还情有可原;那么在现场录制、转播技术今非昔比的今天,依然畏惧现场演唱,拒绝让艺术家和歌星呈现真声,既说明编导审美观存在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愚弄观众。

成熟观众不甘被忽悠

如今的观众早已领略过不少现场演唱会的风采,而“型秀”、“超女”、“快男”等现场歌艺比拼节目,对电视现场演唱技术和艺术效果的提升,也让真唱深入人心。再用“确保播出完美性,保证演出效果”为假唱托辞,已没有多少人接受。近年关于电视节目的民意调查显示,看似完美的假唱,公众却最反感。

日前,沪上荧屏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典歌曲演唱者颁奖,所有新老歌手一律现场真唱,尽管效果难免会有瑕疵,歌手的状态也难以做到整齐划一,但观众的掌声却是发自内心的。业内专家认为,这台晚会正因为真唱而有了为这批歌手“留声”的珍贵史料价值。这与多年前观众不明就里地唯“完美”声音是举的欣赏心态已形成鲜明对比。

荧屏打假法规存盲区

在文化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对假唱、假演奏下了明确定义,就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利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等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细则》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并通过向社会曝光、吊销营业执照等罚则,来惩戒违规的假唱、假演奏行为。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一《细则》的前提是针对“营业性演出”。荧屏晚会并非购票入场,从表面看似乎在非营业性演出之列;然而,也有人指出电视晚会(比如央视春晚)所吸纳的巨额广告费,使其难免“最牛营业”的色彩。这就对如何细释“营业性演出”的涵盖范围,或者要不要另立“电视晚会演出细则”有了新要求。照目前情形来看,电视晚会恐怕还是用法规打击假唱的盲区。如果要禁绝擦边球打下去,相关的管理细则就应更细、更明晰。

荧屏   细则   假唱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伍斌   编辑: 薛建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