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⑦:柏林腐女的趣味 从政治到性别的过度解读
反抗父亲的电影,在腐女眼中变成了养父与养子的超友谊情感
当阿根廷竞赛片《河的第三边》结尾字幕升起时,我旁边一位友网的中国姑娘兴奋地拍手叫好,“太感动我了,可能是这次电影节里我个人的金熊奖吧。”
我不明就里地试探着问:“可那男孩干嘛最后要把老爸的农庄烧掉?”
“这么明显你都看不出来!?那男人不是他爸,只是他妈妈的男朋友,而男孩对这个男人充满了爱,或许也不能算是同性之爱,而是性意识萌发后关切却又落空的那份深情。”姑娘激动的解释着,并一一向我提及片中两人关系的好多细节,车里慌乱的表情、离去失落的眼神……可我压根还是没法将这些所谓的“明显细节”对应上跨越代沟的同性情谊。
见我呆板至此,恨铁不成钢的姑娘不得不诊断道:“你不但是直男,而且是情感大条的糙男吧。一会儿的新闻发布会上肯定会有记者问男孩和男人的关系。”
遗憾的是,新闻发布会结束了,打动姑娘的“显而易见关系”始终未被提及。这时她才决定翻看场刊的简介——电影跟随小镇少年尼古拉斯的视角,建立一段服从又叛逆的父子关系,从不让孩子叫自己爸爸的胡安,其实有着两个家庭,却在财产和物业分配上有些厚此薄彼,因为感觉到自己与母亲和姐弟被亏待了,尼古拉斯选择对这个父亲发起一场革命。“这么说来,是我彻底误读了,看来我腐女症状相当严重啊!你就把我当花絮写了算了。”姑娘自嘲到。重腐如她这样的女孩,置身德国,会燃点起太多耽美的内心小剧场。就连马特乌斯、克林德曼、布雷默的球场三驾马车,荣格和弗洛伊德两位心理学家,甚至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能被她们赋予新的“友谊”。
虽总有导演宣称,一部电影出生后,它的意义就是属于全体观众的,并总装出高高挂起的姿态,享受于从政治到性别的各种过度解读,但如若真被曲解的谬以千里,不得不说是导演表达能力的失败。当然,如若不幸碰上能把水浒一百单八将都拉出八卦线条的重症腐女,或是能把机器猫都用阶级斗争分析法透彻梳理一遍的政治解读狂,再是叙事清晰的电影都注定面目全非了吧。
所幸,此次柏林电影节的竞赛片都不愿意跟观众玩字迷游戏。三部中国参赛电影,包括以往稍显晦涩和留有隐喻的娄烨作品,都以较为确凿的故事封锁过度解读的通道,至于《推拿》里的小马复明,《白日焰火》结尾的礼花绽放,都可以简单理解为艺术升华,如若蛋疼到非想去关联中国社会问题,也不失为某种乐趣。而像挪威黑色喜剧《失踪顺序》,也通过幽默的对话表达区域政治,“挪威这鬼地方冷死了”,“可这是高福利社会,坐牢还伺候你,没人要你捡肥皂,想想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这四头笨猪,以及热带丰富的水果,你究竟要水果还是要福利?”
通灵珠宝寄语:
梦圆柏林,梦圆红毯,是每个电影节参赛者的梦想,无论是金熊还是银熊,都代表一份沉甸甸的认可。每年的柏林电影节红毯,更是争奇斗艳的战场,但是比起奥斯卡和戛纳电影节,又多了一份艺术气息和超然,如同一份可以传世的珠宝,保留了我们最珍贵的情感。
气质推荐:
通灵珠宝 “红毯MINI”系列“天使之翼”钻饰
设计师以大自然中动物的羽毛为设计原型,并采用环扣衔接,在佩戴者的一瞥一笑间,左右晃动,形成灵动美感,令佩戴者在纷繁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渐入佳境。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