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 娱乐首页
  • 返回专题
  • 独家影评
  • 网友留言

《少年时代》在柏林电影节观影现场火爆

片名:《少年时代》(美国)

导演: 理查德-林克莱特

编剧: 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 艾拉-科尔特兰/罗莱蕾-林克莱特/伊桑-霍克/帕特丽夏-阿奎特/

类型: 剧情

评分:10

观影反应:完全源自生活的玩笑与争吵,让影院里笑声不断。媒体场放映结束后,西方记者纷纷在twitter上陷入癫狂膜拜此神片,不少人借用《女性瘾者》首映红毯上希亚-毕博夫的古怪行为表示:“如果此片不夺金熊,我将在自己脑袋上套个纸袋”。

预测:最佳电影

很多伟大,都注定得通过漫长的时间来量度,因此,理查德-林克莱特用12年光阴雕琢的成长故事《少年时代》,也注定堪称伟大。

这是一个导演突发奇想并与伊桑-霍克一拍即合的实验性项目。从2002年开始,每一年不定什么时间,林克莱特就找来伊桑-霍克、帕特丽夏-阿奎特脑力激荡,然后与导演自己的女儿罗莱蕾和另一位小演员艾拉-科尔特兰一道,组成一个父母离异的临时家庭,通过Mason(艾拉饰)12载的成长,去表现/记录一个美国普通家庭里所有成员的生理、心理及关系变化,从而将这种人类学和社会学观察的枯燥任务,巧妙变身为颇具娱乐性和感动度的文艺电影。无论国别或民族,从五六岁到进入大学,小Mason的生活轨迹,都与我们所有人的成长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而他的调皮、发育、迷茫、恋爱、安静,更是塑形全世界绝大多数少年的永恒模子。

和伊桑-霍克主演的“日出、日落、午夜”系列一样,雕刻时光的《少年时代》也有着充斥全片让人叫绝的台词,这些玩笑和争持仿若就来自观众的床头、厨房、车厢、办公室,点滴琐碎却都带着日常生活的惬意温度。生活阅历固然来为演员带来出色的即兴发挥,但林克莱特坦言剧本甚至台词都是切实存在的,它们是塑形角色的必备条件。为了搭建这样一个典型的离异美国家庭,导演将故事背景置于位处深南方的德州城市奥斯汀,并为小Manson安排了一个长不大的血缘父亲、总在大学和恋爱关系里不停进修的母亲,以及一个早熟的吵闹姐姐。孩子成长发育的很快,除了有一年提前要求艾拉剪去长发外,导演从不去控制他们的体重和兴趣,也只有如此,从少年的形象气质到反映时代气质的流行音乐等一切细节,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又自然而然。

孩子在长大,大人们也在变老,等到小Manson考上大学要离开家里那天,帕特丽夏扮演的妈妈突然伤心的吵闹起来:“给我马上走!你们接着都一个样,考试、分手、换女友、工作、结婚、生孩子、离婚……”确实,每个少年的十二载时光都大同小异,升学、玩PS、考试、打架、初恋;再来一个十二载,又何尝不是殊途同归呢,考试、分手、换女友、工作、结婚、生孩子、离婚……所谓人生各有各的精彩,或许也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破事儿。而且置身这样一个文化浪潮停滞时代的少年,再难像他们的父辈甚至爷辈那样,从服装到饰品上,有着嬉皮到朋克的重大跃迁,林克莱特所能捕捉到的成长以外变化,几乎只能是越来越小的智能手机。

这样一个颇具野心、匠心和耐心的电影项目,不免让人联想到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7 Up+)。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1956年开始,导演迈克尔-艾普特就选择了不同阶层的14个7岁小孩分别进行拍摄,然后每隔7年进行回访,2012年最新一部中,这批曾经的孩子都已经是56岁的中老年了。回看当年那些关于理想关于暗恋的天真回答,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任何观众心底深处,都会隐隐作痛。而以自己女儿为拍摄对象,俄罗斯电影大师米哈尔科夫也在纪录片《安娜:6到18岁》里做过,一样是12年,却因置身时间跨度从莫斯科举办奥运会的1980年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而有了“最可惜一片江山”的大国悲情;而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即便也有着奥巴马和拜登宣战的有趣片段,也不过只是美国普通人生活的正常部分。

因此,从剧情片属性进行比较,《少年时代》更像是《哈利-波特》系列里魔法学校的孩子全部成了麻瓜后的平凡生活,没有了邪恶的伏地魔,却有着一样的成长烦恼。相信林克莱特的女儿和艾拉-科尔特兰都有着连续十年的七部《哈利-波特》观赏经历,甚至可能和很多中国年轻人一样,留着跨越十年铭记青春的票根。《少年时代》开始不久后,确有这么一场戏,麻瓜孩子们个个着袍子持小棍,装扮如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新生,在票房前拍着长队。进场时间到了,电影要开始了,写有“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帷幕拉开,麻瓜孩子们在里面一道欢笑、一道惊恐,一道长大。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电影节介绍

柏林电影节

  诞生于1951年,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与戛纳、威尼斯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详细]

独家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