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以“大团圆式”结局收尾,令不少观众感到困惑和不满。
基本信息
导演:阿托姆-伊戈扬
编剧:阿托姆-伊戈扬/David Fraser
主演:瑞恩-雷诺兹/斯科特-斯比德曼/罗莎里奥-道森?
类型: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加拿大
片长:112分钟
评分:4分(满分:10分)
预测:难以斩获奖项
观影反应:
观影结束后嘘声一片,大多数媒体对于结尾的“大团圆结局”明显很不满意。《卫报》直言该片是一个“可怕的梦”。
剧情介绍:
马修的女儿卡珊德拉被绑架,八年来马修夫妇一直等待警察的寻找,而另一方面卡珊德拉已经习惯了被禁锢的生活,从小女孩长成了少女,而同时,绑架者米卡在家监视着马修一家,并且让卡珊德拉也能时刻看到父母的生活。八年后,马修找到了凯斯,但卡珊德拉并不愿意跟他回家,原来这场相见只是在米卡监视下的活动,马修被打晕,女儿依旧不能回家。警察妮可和杰弗里一直找寻失踪的孩子,杰弗里利用互联网上恋童癖分发的图像找到了一些失踪的孩子,这一点引发了米卡的不满,用计将妮可囚禁。最终马修发现了米卡的踪迹,与警察联合将其一网打尽,卡珊德拉和妮可都获救了。
评论:
和其他大师级导演比起来,阿托姆-伊戈扬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并不明显,但他却是一位实打实的戛纳嫡系导演。1989年他的《念白部分》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打开国际知名度,1994年的《色情酒店》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并获得影评人评出的费比西奖,1999年的《意外的春天》夺得评审团大奖,并提名奥斯卡,此后,他的《意外的旅程》、《何处寻真相》、《爱慕》等电影全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尽管也经历了多年陪跑,但依旧在选片人心中极具号召力。
伊戈扬的电影大多是悬疑和惊悚的类型,具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人物往往处在非常态的困境中,常有女性与父辈乱伦、恋童癖、双性恋等倾向,他通过令人目眩的非线性叙事拼接和探究真相,展现人物虚无和挣扎的情感,主题大多与身份认同和情感沟通有关。在叙事层面,他总是试图让观众成为叙述者的一部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他惯用人物旁白,演员说话又轻声细语,常常语调不变、陈述冗长,加上交叉剪辑令电影情节过分费解,所以,他的电影并没有惊悚片应有的紧绷感,反倒非常催眠。
《人质》再度阐释了伊戈扬酷爱的儿童性暴力问题,风格上也维持了他一贯的冷调与绮丽,然而情节安排的漏洞百出和急转直下,甚至最终令人哭笑不得的“大团圆结局”,都令期待一场黑色电影的观众感到失望。三年前戛纳主竞赛单元同样讲述儿童性暴力的《迈克尔》恐怕比《人质》要利落得多,也震撼得多。
其实对伊戈扬固步自封的批评已经不是第一次,2008年的《爱慕》就被批评缺乏成长,他的非线性剪辑在如今看来已经没有新鲜感,如《意外的春天》那样的意蕴似乎再也感受不到,不禁让人感觉到他的江郎才尽。
演员方面,尽管斯嘉丽前夫瑞恩-雷诺兹力求通过该片重整旗鼓,但演绎稀烂的剧本实在帮不了他太多。反倒是凯文-杜兰饰演的恋童癖米卡,变态气息拿捏得当,模仿莫扎特《魔笛》中的花腔女高音恐怕才是全片最大亮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