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 返回首页
  • 相关专题
  • 往期回顾
  • 网友留言

  2012年底,《泰囧》横空出世,创造了华语片影史最高票房,这一惊人的纪录就要在本月被打破。而即将完成这项任务的,是“喜剧之王”周星驰的电影《西游降魔篇》。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结果,距离上一部《长江七号》已过去五年时间,那些从小在周星驰作品熏陶下成长的八零后观众已经成为了当下的影院消费主流。《西游》并未辜负他们,颠覆的设定,暗黑的气质,既让大家怀旧得宜,又获得了全新的周星驰电影体验。

  本期“凤凰大影响”讨论活动中几位影评人不知不觉都表达了对周星驰这位孤独天才的真心喜爱,甚至提出了“中国卓别林”这一称号。辩论最终还是成为一场漫谈,即使《西游》情感逻辑稍有欠缺,主题表现略显粗暴,部分细节突破尺度,但周星驰本身就可以成为一切让人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 文/秦婉

要点
  • 1 奇爱博士:《西游》展现了魔性和人性情感这两面,它们互为镜像。本来是妖魔的,被打掉魔性显出人的一面;玄奘则代表了佛的一面,最后却要撕去条条框框,回归到作为一个男性的人的形象。
  • 2 赛人:《西游》讲的是,降魔最重要还是“降己”。可惜,降魔的“降”非常简单粗暴,不够动人,没有跟世俗情感挂钩。
  • 3 李小飞:《西游》最大的转变就是从“草根”变“精英”,孙悟空这个“反抗体制”的形象变成了反派,如来佛代表着一种正统的体制式的,这就是一个成年人的心态。少年人肯定看这个世界什么都不舒服,成年人看这个世界是一个理性的方式:体制再不好也比没有体制要好。

影评人李小飞

影评人奇爱博士

本期嘉宾影评人:李小飞、奇爱博士、赛人、木卫二

【议题一:主题解读】

真善美拯救残酷世界,降魔最重要还是“降己”

李小飞:《西游》的主题是真善美拯救残酷世界,一个人没干那么多坏事,最后悔悟,这是比较普通的一种情节,但周星驰表现的是,一个人即使十恶不赦,干了很多坏事,依然是可救的,这可能不符合普通人的价值。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西游》的结尾完成度太低了,后来我明白,其实是观众不容易接受。就好比金庸的《天龙八部》,打了那么久来一个扫地僧把大家一点化,全部皈依佛门了,其实这是金庸自己强制的一个思想,周星驰也是这样,突然如来神掌就来把你打服了,这不是一个自然的现象,而是作者自己希望它这样。周星驰这种心态在《食神》里也有。

赛人:这部电影讲的是,降魔最重要还是“降己”。陈玄奘认为小爱和大爱是有冲突的,其实满足自己和满足众生是一个道理,你自己都不能满足,就不快乐了,你对《儿歌三百首》自己都没有信心,又如何去说服别人呢?

李小飞:《儿歌三百首》相当于《功夫》里的《如来神掌》秘籍,就是一种走完了全部的历程之后还是回到开始,相信《儿歌三百首》这个充满童真的事物,就像那句话,“人生最重要的道理其实你在幼儿园就学到了,只是到老之后才能领悟而已。”

关键词:颠覆孙悟空

“美猴王”变“丑猴王”具有开拓性,原著曾写“身不满四尺”

李小飞: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应该就是一个残暴的猴妖,吴承恩改编了神话传说后写成了一个反抗权威的经典形象,但是周星驰回到了这个猴妖的最初。

赛人:这个孙悟空出来之后一口就把一个驱魔人给咬死了,体现了它的兽性。把“美猴王”变成“丑猴王”,确实是有开拓性的。

李小飞:颠覆孙悟空的做法还是很勇敢的。《西游记》原著里也写过“孙悟空身不满四尺”。现在很多题材的电影拍出来你会发现,它永远没法超出你想象范围内的东西,而《西游》至少有全新的感觉。

关键词:如来神掌

“紧箍咒”是对反叛者的管理,周星驰并不相信真善美

奇爱博士:孙悟空很多时候承载了“无理性狂热造反派”形象,而实际上从另一个维度去解释,这种“造反有理”是不对的。所以要把它度成佛。

赛人:这是电影最大的毛病,我就是想知道它是怎么被度成佛的,但电影没说清楚,来一个如来神掌就成佛了吗?在《西游》中,最后是用紧箍咒制服了孙悟空,但实际上它并没有服。

其实这个电影讲的是管理,金箍就是舒淇的无定飞环,也是她的戒指,戴上她的戒指就代表一个情感上的管理,陈玄奘不愿意,宁可把手砍掉,而孙悟空戴上金箍,是没法把头砍掉的。

奇爱博士:所以这个电影是讲这一代人是怎么被管理住的?

赛人:这个电影有周星驰的小小绝望感,很灰暗,他并不相信真善美的东西。

奇爱博士:体现的是周星驰的犬儒主义,怀疑一切。

赛人:比如第一个鱼妖,陈玄奘唱儿歌想收服它,结果没用,还是得舒淇出来打它一顿,但不是真正让你心悦诚服的。降魔的“降”非常简单粗暴。

李小飞:《功夫》里的处理就比这个好,他打火云邪神,最后火云邪神问,你这是什么掌法这么厉害?周星驰说你想学,我教你啊!对方就服了。

赛人:这个好,他诱惑你,让你服了。那天《锵锵三人行》里许子东讲过,《西游记》里有政治管制(玉皇大帝)和宗教管制(如来佛),政治管制管不住孙悟空,宗教管制一来就能灭了你。

关键词:爱情

“只争朝夕”符合当代年轻人观念,用《一生所爱》说明周星驰信心不足

奇爱博士:《西游》展现了魔性和人性情感这两面,它们互为镜像。本来是妖魔的,被打掉魔性显出人的一面;玄奘则代表了佛的一面,最后却要撕去条条框框,回归到作为一个男性的人的形象。对于魔的这一块,想象力非常不错,魔带来的惊悚和由此生发的娱乐特质在当今华语电影中是出类拔萃的。

但是在人性情感的表现上,就没有什么出新的地方,没有突破《大话西游》的套路,《大话西游》里紫霞爱上至尊宝有很多理由,《西游》里的铺垫就差一点。不过舒淇这个角色还是纯真可爱,从“一万年”变为“只争朝夕”的观念,也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想法。

赛人:实际上陈玄奘代替的就是原来孙悟空的角色,其中的情感关系和《大话西游》是一样的。

奇爱博士:这种延续也是电影取得市场成功的必要条件,观众需要怀旧,包括听到那首《一生所爱》。

赛人:用这首歌说明周星驰信心不够,还是想用过去的东西先把钱赚足。

世俗与佛理未融合,《西游》不及前作动人

奇爱博士:《大话西游》是以情贯穿的,情绪不断累积,最后让大家非常感动,尾声在古堡上的对话,整体爆发出一个艺术生命力。而《西游》中的“情”被放在一边,佛与魔的对抗才是高潮戏。

赛人:舒淇和玄奘初遇的时候就应该展现舒淇被玄奘打动,但那场戏的镜头语言看不出舒淇喜欢玄奘。

奇爱博士:《大话西游》里还会有一些细节比如三颗痣、宝剑来作为两人缘定三生的记号,这个里面就都没有,所以最后生死相隔也不觉得特别感动,感觉他们的缘分本来也不深。

赛人:《大话西游》里有一个世俗和佛理的融合,《西游》中这两者是割裂的。

木卫二:《西游》整体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魔幻空间,有些断裂。

奇爱博士:从鱼妖到猪妖的过渡是几乎没有的,而玄奘无论在哪里,舒淇都会无缘由地冒出来,这个处理是非常烂的,你哪怕用几个镜头交待一下她在跟踪他也行。

赛人:我很喜欢看一些国产老电影,即使笨,逻辑也非常清楚。现在很多华语片却越来越缺乏这方面,好莱坞电影就是永远在做人物的情感逻辑和叙事的基本逻辑,所以才立于不败之地。

奇爱博士:周星驰如果想掩饰自己的这个问题,他可以说“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赛人:但我更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周星驰那个理由只是为了突破外界压力才这么说的。

《西游》这个电影就是不够动人,没有跟世俗情感挂钩。不像《功夫》,两个小孩站在那里就很动人,结尾的时候好像做了一个梦一样。《食神》最后莫文蔚变漂亮了,虽然有点俗套,但也会让你觉得动人。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电影介绍

《西游降魔篇》

导演:周星驰 郭子健
编剧:周星驰
主演:文章 舒淇 黄渤 罗志祥
上映日期:2013-02-10

星爷谈西游

回应“西游太恐怖”

这就是我今后的路

谈未来计划

想找徐峥演猪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