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电影一线天光
 

《一次别离》的制作成本仅有30万美金,却收获了金熊、金球、奥斯卡等诸多国际大奖,并再度引发了全世界对伊朗电影的关注。三十年来,伊朗时局的动荡,非但没有让他们的电影昙花一现,反而屡屡惊艳于世。在这个相对保守的西亚古国,伊朗导演旺盛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想象奇诡、叙述超然、气质独立,在世界电影版图上攻守自得,不似华语导演这般进退失据,因而成为版图上构成的必然。在穆斯林的夜空下,在波斯湾已暗下灯的影院里,胶片划过的刹那,宛如黑色中的一道天光。 【写下你对伊朗电影的记忆】

伊朗电影
伊朗电影

 一个枯燥严肃的命题为何让我们纠结到最后一刻

  一个有房有车的家庭,一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夫妇、一次去国外生活的机会,引发了一场以离婚为代价的家庭纠纷。一个守旧的保姆无法帮助痴呆的老人如厕,男主人的一次意外回家发现自己的父亲被绑在床上,一怒之下推到了守旧的保姆,保姆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保姆的爱人要求赔偿,男主人一次又一次的说谎,保姆与女主人达成了赔偿协议,却在按着《古兰经》发誓时,因经受不起良心的谴责而放弃。这个看似家长里短,实则牵扯到宗教、时政等诸多社会现实的故事在中国叫《今日说法》,在伊朗叫做《一次别离》。[详细]

数字化的《一次别离》

30·制作成本为30万美金

19·斩获19项国际大奖

7·片中一共7个主要人物

5·这是导演的第5部电影

2·讲述2个家庭的矛盾

1·这部电影叫《一次别离》[详细]

伊朗电影

 让买得起票的人在银幕上看到自己

  “伊朗社会并没有西方化,我认为它只是现代化了,人们在他们自己的文化基础上现代化了,伊朗人民的真实面貌就是这样的,更确切地说是伊朗的中产阶层。这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出现的。”[详细]

 讲好故事比算计海外发行更重要

  “我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海外发行的事。我很开心在柏林的观众反应很不错。电影讲的是一对夫妻吧,结婚和家庭关系是全世界男女都看重的事。在它面前,任何地理、语言和文化差异都可忽略不计。” [详细]

 电影内容创新比规避审查更重要

  “我们和中国导面临一样的难题,我们也在寻找新的拍摄方法,不会跟审查制度作对,在它监控下,寻找另一种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次别离》在写剧本的时候把所有问题都考虑过了。” [详细]

 让世界看到更清晰的伊朗比获奖重要

  “我并不认为获奖会给伊朗人民带来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我很开心看到世界对于我们伊朗的印象是清晰的。如果世界上的人可以用一个棱镜看我们,那我相信他们现在看到的一定是个更清晰的伊朗。”[详细]

真实之痛 痛在无可责备

  故事不避讳人性的缺点,每个人物都有一定的善意,却都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考验。一个不为观众提供任何责备对象的故事,却让人物的痛苦都蔓延到观影者心中。[详细]

 

敬畏、希望、心安即平安

  影片细腻地描摹出伊朗社会的人情世故。用孩子的眼睛审视成人的进退考量。尽管两个家庭的女儿在一起总可以玩的很尽兴,但是隔阂还是难以弥合,笑容还是会凝固。[详细]

 

从头到尾紧密牵引观众心

  电影颇具欧-亨利小说的讽刺意味。导演并不刻意设置曲折的剧情来升级冲突,将情绪推向高潮,而是以流畅的记实风格记录生活的碎片,自然却又包含意外和矛盾。 [详细]

 

谎言让所有人都成受害者

  原本渴望拉近,结果却是分离,电影带出人在面对关系时的分裂和无力感,你一生伤害过多少人,说过多少谎话,其实我们可承担和善后的能力远比想象中要低。[详细]

伊朗电影

在冷酷的政治格局下,电影不仅交集了双方难以调和的立场,更为世界提供了人性真挚的共融[详细]

伊朗人依旧固守着传统的生存方式,令寓言式的民族性保持了相对的纯洁,但也愈发不合时宜[详细]

这种意志的传承,是由血缘、道德、制度、传统所共同编织。因此,注定了只能被消解、却无法消失[详细]

伊朗导演对根源性的依赖和无法摆脱的精神印记,使他们在面向橄榄枝时,更多的是选择拒绝[详细]

导演对宗教的表述却极为节制,如同一场表演引发出庄重的仪式感,让禁忌本身,成为新的禁忌[详细]

最正直的品质被赋予了特玫的老师,导演的自身经历也在诠释着伊朗教育积极层面的可能性[详细]

只有这种纯粹的、甚至蛮荒的创作初衷,才有可能抹去了艺术在后天形成的魅,只留下直指人心的力量[详细]

伊朗电影
上一张
下一张

[策划图集] 从《别离》看伊朗电影的永恒主题:儿童和妇女

2012-03-31 10:23 0人参与 0条评论

大部分的伊朗电影的绝对主角都是儿童和妇女,凤凰网娱乐以《别离》为主,为您梳理伊朗电影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孩子和妇女。图为《别离》中护工瑞茨的女儿。(图片来源:网络)

13
01
伊朗电影

  伊朗导演所铸就的辉煌绝非个体的偶然,究其历史发展脉络,可以清楚地洞悉电影表层下某种血缘谱系的传承,在并不乐观的创作情势下,导演展现出对创作语境的高度珍惜。他们对电影从业者艺术生命的重视,有时甚至超过对自身安危的权衡,师承与家传,非但没有令伊朗导演固步自封,还让新导演在创作伊始便具备了牢靠的电影根基。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永远的伊朗高度

  阿巴斯70年代时通过拍摄短片《面包与小巷》而进入影坛,1997年《樱桃的滋味》获得了199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这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阿巴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的作品,也使得伊朗电影走入更多的世界观众的视野。[详细]

马基德-马基迪德:永远的儿童主题

  马基德-马基迪德在1998年导演的《小鞋子》,在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中,总共获得11个重要奖项,还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大影片之一。马基德-马基迪德曾是穆森-马克马哈夫电影里的主要演员,他的朴实风格,沿袭着伊朗电影艺术的高度。[详细]

贾法尔-帕纳西:永远的女性题材阐述者

  1960年出生的贾法·帕纳西毕业于德黑兰的电影与电视学院,曾担任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助理导演。1995年他执导的第一部作品《白气球》为他赢得了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以及东京影展金奖。他至今被伊朗政府限制人身自由,成为伊朗电影“被禁锢”得最彻底的导演。 [详细]

萨米拉-马克马哈夫:永远的西亚玫瑰

  她是穆森-马克马哈夫的女儿。她在18岁时候就导演了电影处女作《苹果》,并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的非竞赛单元,同年她还应邀出任了洛迦诺电影节评委,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评委。萨米拉-马克马哈夫以其小小的年纪,却成为伊朗电影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详细]

穆森-马克马哈夫:永远的叛逆者

  穆森-马克马哈夫的电影反映他的国家所遭受的动荡时代以及戏剧性的转变。与其他伊朗导演不同的是,他的风格一直在不断地改变,而标志性的东西便是他对于探究、政治批判和展现伊朗现实的强烈欲望。他不仅仅是一位从侧面做出判断的评论者,而是一位积极地参与者。[详细]

1987《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 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获奖情况:

    本片获得第40届戛纳电影节艺术电影奖。

  • 1987
  • 1995
  • 1995
  • 1997
  • 2000
  • 2001
  • 2007
  • 2009
伊朗电影

导演张扬:伊朗审查比中国严为何能拍出人性光辉

  伊朗电影无论从宗教审查还是政治的审查实际上都比我们严格得多,但是为什么能拍出那么好的人性的光辉的这种电影?实际上你不用非得去弄一个反社会的、政治的东西。 [详细]

特约评论:《一次别离》给华语电影的几点启迪

伊朗电影

移民问题

“想离开伊朗的都是有能力的人,一般的大众只能继续在这生活下去。” [详细]

贫富问题

革命后有新贵和逃跑的中产阶级,但每年回来一次收房租,非常富有。[详细]

婚姻问题

在伊朗,成年男子可以娶一位以上的女人,但妻子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详细]

信仰问题

撒谎在伊斯兰教义里是很重的罪,但是最关键的是,不能作伪证。[详细]

留学生眼中的伊朗

伊朗引进的国外大片非常少,即使有,也会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详细]

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伊朗国民的生活相对不错。但物质化生活与传统教义更容易摩擦出矛盾。[详细]

调查

  • 1.你对伊朗电影的印象(多选)(此问必选)
  • 2.伊朗产生优秀电影的原因(多选)(此问必选)
  • 3.你对《一次别离》的观感(此问必选)
  • 4.你会因为什么关注伊朗(此问必选)
伊朗电影
  • @虎皮先生
    一个脱衣服的镜头都没有,但是一部足够好看的电影
  • @普罗旺斯天空
    好作品不是用钱砸出来的,它应是对生活最朴素的感悟
  • @原子核一世
    大场面大制作不一定被看好,需真正用心于自己的作品
  • @运动的禅
    真正卓越的电影大师不只追求视觉,更会挖掘人物内心
  • @肖鹰
    《十三钗》与《一次别离》的距离——人性
伊朗电影
  • @电光魅影
    审查制度不是制约中国电影向上攀爬的唯一力量
  • @逢喜
    他们仍会像饿狗一样边嗅边寻找下一次拍片赚钱的机会
  • @唐师曾
    通过严苛的政审,《别离》是一部“给人看的电影”
  • @有姓有名如何
    好电影与钱无关,甚至与审查制度无关,诚意最重要
  • @和大人的微博
    低成本,严格的审查和仇视美国都不能阻挡伊朗电影
伊朗电影
伊朗电影曾与我们相似,面对严格的审查制度,外界好奇的目光,我们的导演也曾在严峻的艺术生态下完成惊艳世界的亮相。但是随着我们创作软环境的越来越好,华语电影的质量与口碑却落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我们的创作者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于无形的障碍与交流的不对等,电影《一次别离》也许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想想,制度、明星、院线永远不会是一部电影的决定性因素,电影的问题在于电影本身,真正能打动观众的只能是创作者的才华与真诚。

  策划:汤博 制作:钟宇飞 编辑:高松鹤
  采写:谷逸 许欣培 驻港记者蔡嘉苓、叶子 驻美特约记者雪凌
  评论撰稿:赵大卫 兰波 郭刚 亵渎电影 编译:李英伦 郝小斐
  特别鸣谢:伊朗驻华使馆、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殷罡 、伊朗留学生小印
  出品:凤凰网娱乐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