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重拍“四大名著”成了一桩生意
2007年11月12日 11:27凤凰博客 】 【打印
相关标签: [四大名著]

上周,四大名著电视版翻拍再次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吴子牛领衔的《水浒》本周正式粉墨登场开始“全球搜将”;50集新版《红楼梦》拍摄正式启动,李少红总导演率领的团队正式接替胡玫走到台前;《三国演义》导演阎建钢承认撤资退出,制片方马上在四川电视节上宣布引入三家全新投资并重新挑选导演;张纪中透露《西游记》本周刚刚完成第二稿剧本讨论,进入第三稿创作……

最早立项的《红楼梦》已有五年之久,每一个项目都风风雨雨,要么经历投资方大换血,要么导演变更,要么资金迟迟不到位,所以给公众和媒体造成的印象是光打雷不下雨,战线越拉越长。四大名著翻拍本来是件非常重大审慎的事情,如今演变得竟似一场“秀”。梳理四大名著翻拍的“前世今生”,不难发现有一些惊人相似的相同“套路”:商业操作模式、演员产生方式、甚至闹出的大小风波。前赴后继,喧嚣热闹,难道是巧合吗?

市场化翻拍:艺术和商业的双重冒险

有人说,就算技术提高了、社会进步了,重拍也注定无法超越,因为现在的人太浮躁,一市场化,名著都被当成了生意。今天的四大名著翻拍与上世纪所谓“经典版”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为中央电视台投拍,财力、人力、物力资源高度集中和强势,后者则是民营资本在运作,属于公司行为,能否玩得动四块″大部头″是对近年来国内电视剧领域市场化发展的重大检验,同时,作为投资方和制作团队,无疑面临着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冒险。

怀着不同目的的投资方走到一起,一个谈不拢项目就面临搁浅,而“婆婆”太多也给剧本创作、演员选择造成很多需要平衡的矛盾;为了争取更多投资,有的不得不从雏形阶段就拉出队伍高调亮相,选秀造势、商业推广、跑马圈地……另外,开拍之后仍然会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当年,《红楼梦》一个月拍一集,现在,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进度是不被允许的。华录百纳副总经理罗立平说,新版《红楼梦》的制作周期计划为一年,平均七八天一集;87版《红楼梦》投资平均18.6万元一集,是当时普通电视剧的三到五倍,《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基本达到85万元一集,而目前翻拍投资方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必须靠高投入保证质量,但是高投入却无法获得高利润。

既然是市场化运作,四大名著翻拍前期采用一些作秀、商业行为来造势、融资、推动项目本无可厚非,但是诚信的底线不能触碰,无法确认的就应该适当低调。四大项目中,根据目前公布的时间表,《红楼梦》在胡玫退出“一切从头再来”的状况下,不肯放弃2008奥运年的重大机遇,坚持于明年初开机,《西游记》和《水浒》期望明年6、7月份,《三国演义》虽然变数很大,仍不改箭在弦上之势。罗立平的一句话颇耐人寻味:“四大名著看起来是座金山、是个大金娃娃,但是这些金子是撒在沙子里的,要想捡拾出来,需要时间和耐心。”

翻拍四大名著

能带来繁荣吗

1982年国庆节,央视播放了《西游记》试集《除妖乌鸡国》,打响了四大名著上荧屏的第一枪。1998年,43集电视剧《水浒传》在央视播出,标志着四大名著电视化全部完成。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花了15年时间。而如今,四大名著的新版电视剧几乎同时启动,一起争夺从演员到主创的优质资源,一起把娱乐圈搅得更加风声鹤唳。

四大名著戏高调出场,沸沸扬扬地抢占娱乐版面,无一例外地“未拍先红”。届时,荧屏上很可能出现曹操方唱罢、宝玉就出场的顺序,或者武松在央视开打、唐僧在地方台取经的场面。四大名著戏连轴转,观众在古人里打转,难免感觉到枯燥乏味。虽然古典名著需要普及,而且没有什么方式能比电视剧更加形象直观、辐射宽广,但翻开报纸就是名著剧组的是是非非,打开电视就是水浒、三国的捉对厮杀,肯定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以说,电视剧题材单一化的倾向日益严重,而名著扎堆儿使这一问题更加昭然。

原因是多方面的。2004年,反腐剧、涉案剧被逐出黄金档。随后,古装剧播出比例受到限制。接着,驱逐“第三者”成为净化荧屏的新举措。中国电视剧创作实力本就薄弱,几番整合后,既无政策风险、又得观众欢心的就只有名著翻拍戏和亲情、苦情戏了。此外,电视剧出品方急功近利,搭名著的顺风车几乎不用考虑宣传费,等于没开机就回收了成本。然而题材一再重复,新作难以冒头;名家始终当道,新鲜血液全无。结果形成一个暮气沉沉、虚假繁荣的市场。

中国的电视剧观众数以亿计,有多种多样的口味和需求,摆在他们面前的应该是满汉全席,而不能只是一碗肉和一条鱼,尽管这鱼和肉用传统工艺做得非常地道。要想全面展现时代气象,要想充分满足观众意愿,需要更有智慧的产业政策,需要鼓励原创的远见和勇气。

查看娱闻八卦/浏览精彩影视剧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相关新闻

   编辑: 许晨曦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