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刚丝”剖析《变形金刚2》
2009年07月02日 18:38羊城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2009年,电影2版擎天柱(变身前)

2009年,电影2版擎天柱(变身后)

4天内中国票房过1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预计将达到9亿美元,如果这些数字还不能让你感受到《变形金刚2》的红火,那么你可以亲自去影院感受一下。本报一位编辑在非双休日的白天两次买票未果,只因“好不容易排完长龙,却发现只剩几个第一排的位子了”。一位本地院线宣传人员告诉记者,他从未见过一部大片能有这样的势头,“《变形金刚2》的使命仿佛就是为了每天打破一次票房纪录”。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群人可以给出答案。他们自称“刚丝”,从1988年就开始追捧《变形金刚》动画片和玩具。说他们是最了解变形金刚的人,或许并不为过。用他们沉醉于变形金刚的20年岁月,来解释“变形金刚”真人版电影带来的一切疯狂现象,也应该比其他途径来得更为深入和内在。

昨晚,本报记者探访了一位“刚丝领袖”。他叫陈智亮,是变盟俱乐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变形金刚迷联盟———的站长。他拿着他多年来的变形金刚玩具收藏,向记者剖析变形金刚的独特本质。

■ 时代无法超越的

“人类英雄有很多,机器英雄只有变形金刚”

“蜘蛛侠不好吗?蝙蝠侠不好吗?圣斗士星矢不好吗?为什么你们独独喜欢变形金刚?”面对陈智亮和他满屋的变形金刚玩具,这是记者最想提的问题。陈智亮的回答是:“他们都很好,但正如你刚才所说的,他们都是‘侠’,是人,而变形金刚,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机器英雄。”

跟大部分“刚丝”一样,陈智亮是“80后”。1988年,广州台开播粤语配音的动画版《变形金刚》,5岁的他开始迷上了这群机器朋友。第二年,他缠着父亲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大黄蜂。“小时候家境并不好,家里买不起变形金刚,我就玩其他小朋友的。”大黄蜂当时的价格是18元,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奢侈”,但其实它在变形金刚族群中已经是最便宜的,“声波的价格是68元,擎天柱和威震天更贵,108元”。那个年代,没几个孩子能买得起所有的变形金刚,“我们的办法就是一部分人收集博派,一部分人收集狂派,然后交换着玩”。会变形,当然是变形金刚最吸引第一代仍在幼年期的“刚丝”的最大原因,“足不出户整整一天,就是在家里摆弄,一会把它变成车,一会又把它变成人形”。这个习惯,很多“刚丝”长大了都没有改掉,陈智亮笑着说:“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刚丝’都很‘宅’的原因———只有‘宅’的人才有耐心,才能领悟变形金刚的妙处。”

小时候,陈智亮曾经幻想过自己身边也有个擎天柱。或许这跟很多小女孩都幻想自己有辆南瓜车或水晶鞋一样,男孩子在自己有能力成为英雄之前,起码都会幻想自己是个英雄的“跟班”,得到英雄的保护,更何况像擎天柱这样的英雄有着显而易见的“强壮体魄”甚至“不死之身”。这个梦想,很多“刚丝”长大后依然挥之不去,但他们不会承认,他们只会这样说:“希望有一天我能有钱买下所有的变形金刚……”

■ 岁月无法带走的

“我大学念的是玩具设计,就因为变形金刚”

“相当多的‘刚丝’都从事广告、设计或者艺术行业。”陈智亮自豪地告诉记者,“想象力丰富是我们的共同特征。”陈智亮自己在念大学时选了玩具设计专业,毕业后在玩具公司工作一年,之后索性辞职,在淘宝开起了变形金刚主题店。“变形金刚真正影响了我的一生。现在,我就算是工作,都可以跟变形金刚在一起了。”他说。

陈智亮自认是标准的“刚丝”。对于“刚丝”,他有个严格的定义,“光看过动画片或电影不算,还得定期买变形金刚玩具,真正肯花钱的才是‘死忠’”。他有一批固定的“刚丝”顾客,大多是白领,“每个月花个几千元买变形金刚都很正常”。他个人则收集了几百套变形金刚玩具,各个时期的都有,“但还是不全,做变形金刚玩具的公司是美国孩之宝,他们针对不同年龄层,几乎每年都会出一个新系列的玩具,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搜集齐全,因为有些系列数量太少了,已经成了珍品”。擎天柱是变形金刚玩具里最受欢迎的,陈智亮挑出三个经典版本给记者看,“这是最早的108元版的,就像个塑料方块;后来3D技术流行,出了一个‘野兽战争’版本,擎天柱可以变形成一只大猩猩;这个则是去年动画片里的造型,有点低幼风格,因为前年的电影《变形金刚》催生了一批新粉丝。”近年的变形金刚玩具已经很复杂,有些甚至还会发光和“说话”。

这两年,陈智亮发现收集已经满足不了自己对变形金刚的热爱,他开始开发一些变形金刚的周边产品,比如电影版里擎天柱新增了一把刀,这是原来的变形金刚没有的,陈智亮设计出来,可以直接插到玩具身上。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丽 黄辰星   编辑: 孔悦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