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戛纳] |
这肯定是一届最“政治化”的电影节:当拍摄超长纪录片《二战犹太种族屠杀》的法国电影导演克洛德·朗兹曼以一篇冗长得近乎“政治宣言”的演说辞宣布第6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当评委主席西恩·潘在开幕记者执行会上声称“政治应该介入每一个角落”,当法国导演利查德·布夏雷宣称“在布景、音乐、音响、色彩、画面、人物的选择里,都有政治”、当充满政治说教的巴西影片《盲》被最终选为开幕片……时,政治已经成了这个“艺术”电影节最耀眼的旗帜。
自我矛盾日益突出
尽管从表面上看,戛纳依旧海蓝天晴、明星璀璨,电影宫里仍旧人满为患,22部入选参赛片和其他33部入选其他各个单元的影片尽管都被冠之为从近1700部送选片中遴选出来的“杰作”……但自去年戛纳六十“大寿”以来,戛纳似乎正在为未来演变方向所困扰。事实上,戛纳面临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其自我矛盾之处也日益突出。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戛纳的政治化倾向。
阴影笼罩每个方面
戛纳电影节被认为是“作家电影”的大本营。问题是艺术电影从定义、划分到选片、参赛,正在日益出现严重分歧。政治色彩、甚至可以说是政治阴影,正在日益笼罩入选电影从题材到拍摄手法的每一个方面。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至今所放映的入选片大都可以被列入“政治片”的范畴:除了上面提及的《盲》外,以色列导演阿里·弗尔曼的动画片《与巴希一起跳华尔兹》,是一部纪念黎巴嫩内战时发生的一场大屠杀的影片;史蒂文·索德伯格长达4小时28分钟的新作《切·格瓦拉》更是一部政治片,在美国已经引起很大争议;描述穷人难有出头之日的巴西电影《越界》、讲述女囚生活的阿根廷电影《雷奥纳》,都属政治片范畴;意大利揭露黑帮的《黑手党》,更是向意大利社会这一顽症的政治宣战;代表加拿大参赛的《崇拜》表现以巴冲突所引发的世界文明冲突,简直就是编一个故事来探讨当今国际政治……更不要说其他单元的电影了。
奖项风向不难预测
这个世界从某种角度看,确实很政治。那部意大利电影的原书作者已被黑手党判了死刑;索德伯格拍切·格瓦拉的生平,好莱坞不出钱,结果是法国、西班牙出资,影片如今卖到世界各地,唯独美国本土没有购买,当然这是“片商看不中”……
很多影评人也认定,本届评委主席西恩·潘是一位非常“政治化”的影人,他在开幕前的记者会上表示,金棕榈获得者“应充分感觉到其周围的世界”。既然是这样,那今年的金棕榈和评委大奖大概一定会“很政治”。
相关新闻
作者:
郑若麟;边芹
编辑:
王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