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系列叩问中国魔幻产业 周边超2000亿美元
2009年07月16日 09:17华商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哈利系列已经越拍越差,但是,作为一个铁杆哈迷,我仍然坚定不移地买哈利-波特的账。因为它在我心中已经不单纯是部电影,而是陪我们一起成长的符号。”刚走出大学校园的任小姐说。而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电影和其衍生商品在全球热卖,“哈利·波特”这一品牌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过了它的经济效益。

跟着哈利一起成长

“即使哈利系列每播一部就会有很多个毛病被放大镜挑出来,我仍然能在前六部里找到吸引我的‘魔法石’。”这位哈迷的说法,代表了一大批人的想法。

刚走出校园的任小姐表示:“我们这群观众在和哈利一起冒险和惊悚中成长。当哈利·波特开始冒险历程时,我们也都跟着逃离了现实,进入了那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我们同主人公一同冒险,一同享受珍贵的友情、至爱的亲情。我们与哈利一起发现,曾经给过我们保护的人未必能保护自己,曾经伤害我们的人未必会受到惩罚。为我们铺平来路的人,离开前可能来不及告诉我们去路;让我们流露真情实感的人,可能同时引出了我们的弱点,发现问题的所在,也不一定能改善……”成长是很痛的,这些引起哈迷的共鸣。

影迷张先生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哈利-波特的影子,每个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甚至大人,都希望拥有一根魔棒改变日复一日却一成不变的单调生活。《哈7》将会继续支持。同时,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比如小哈利、罗恩、赫敏、校长、斯内普教授甚至是小天狼星布莱克,大家看片时都会找到各自的兴趣点,我们同样很期待《哈7》。”

尊重梦想让我们走进魔法世界

一份粗略统计表明,哈利-波特带动相关产业的《哈利-波特》电影后产品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衍生产品的收益占到总量的70%以上。弗吉尼亚福拉姆学院教授格里姆斯说,《哈利-波特》同时吸引了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对儿童来说,哈利-波特就是童话中降服恶龙的王子;对青少年来说,他是真实世界中的少年同学;对成年人而言,他又是战胜异象、改变世界的典型英雄。

但如果不是好莱坞制作、没有美国资本进入,《哈利-波特》系列又会是怎样的命运?

推出过《紫诏天音》、《风月连城》等众多魔幻作品,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步非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哈利-波特》的文化现象,她说:“国内以前在文化研究上,总认为现实主义的好,幻想的东西都是荒谬的。其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该是并存的,应该是同样重要。中国家长一说到鬼怪,带给孩子的认识就是不存在的。其实在国外,孩子们都相信有精灵,有天使,因为他们坚持梦想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有对世界的认识。我们也应该尊重想象力,尊重梦想,尤其是孩子的梦想。我们的孩子、成年人都有这样的幻想,通过一道魔法线,我们都走进了魔法世界。”

西方魔幻给中国人新的文化启迪

对于《哈利·波特》,“我还没看第6集,我觉得第一集特别震撼,它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生活中突然展现出一个魔法世界,电话亭、列车,我们常见的东西,都可以切入,而且故事很完整。后来几集的故事就偏弱。”步非烟说,“西方魔幻与我们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他们强势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当半人马这些东西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很诧异,但到了《指环王》、《哈利-波特》,我们就开始适应这种文化强势。这是人家文化上的整体推广,现在《魔兽世界》全球几千万人在玩。而我们的文化,进入全球的也就几个元素,中国结啊,旗袍啊。西方在魔幻题材上,已经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影响世界的魔幻作品?

“因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产业链条,还无法把影响扩大。毕竟小说的力量有限,要用视觉去推广。不过我们在这方面的开发,正在形成产业链条。”她表示,不仅《鬼吹灯》这类作品将有机会上银幕,同时也有人在联络她,准备以影视来推出她的作品。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唐爱明 采写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唐爱明   编辑: 薛建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