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欣赏九大礼仪
2008年01月28日 13:08凤凰娱乐社区 】 【打印

·担心拍错手吗,鼓掌时机不对吗? 

聆听曲目不熟悉的音乐会, 最让人紧张的莫过于何时该拍手. 关于拍错手的笑话也是许多学音乐者茶馀饭后聊天的话题. 国外音乐会拍错手的机会较少, 当然和他们文化背景, 较常接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有关, 虽说拍错手的情形较常发生在第一次听音乐会的人, 或是对曲目不了解的情况下, 但我也曾在国外碰过因对曲目太熟悉, 因而忘我拍错手的情形. 

记得我在伊利诺大学读书时, 有一次聆听 Kiri Te Kanawa女士来校演唱, 会场中不少是上了年纪的乐迷, 其中一首歌曲因有多次反复, 且结尾的伴奏型态都相同, 终于有人拍错手了(而且还不少人), 当钢琴伴奏继续弹奏时, 气氛显然有些尴尬, 但风度极佳的Kiri Te Kanawa小姐做了个"不要紧"的手势, 并且继续演唱, 等到所有反复完毕, 歌曲真的结束了, 反而没人敢拍手, 这时幽默的Kiri Te Kanawa小姐立刻作出"快给我掌声"的手势, 于是如雷的掌声轰然响起, 也引起大家会心的"大笑". 其实拍错手很严重吗? 拍手的规矩到底是谁决定的? 其实, 就连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对拍手的意见也有分歧. 

大多数人认为应该要尊重乐曲的"整体性", 所以拍错手可能会影响到音乐的进行, 也干扰到演奏者的演出情绪. 举例来说, 一般独立的乐曲于演出结束后拍手并无不妥, 但若有乐章曲式的乐曲如: 奏鸣曲, 交响乐, 或是组曲等, 虽然各乐章或各舞曲间, 大多有暂停的时间间隔, 但由于彼此之间仍具有关联性, 因此在乐章或组曲之间拍手会破坏乐曲的整体性. 所以现在全世界的音乐会都有相同的默契, 即于整首交响乐或整组乐曲全部演奏完毕时, 才一起鼓掌. 乐章之间和组曲之间不个别拍手. 甚至有些乐团指挥, 为了不希望观众拍手, 会刻意于乐章与乐章之间的暂停时间, 仍保持手势高举的动作, 表示音乐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意思, 也有独奏家会以动作暗示: 如保持还要继续演奏的姿势, 表示音乐还在进行, 等等. 当然也有更强势的, 就直接转头对听众说:"请不要拍手!"  的确, 当台上演奏家正精采演出的同时, 台下的听众也能扮演高水准的聆听者, 台上台下固然皆大欢喜, 但有些人会问, 不就是因为音乐实在太棒了, 令人十分激赏所以才会忍不住想拍手, 这样难道有错吗? 事实上, 包括我自己在内, 每个有过演出经验的表演者应该不会否认, 有掌声总比没有掌声好吧! 当然, 欣赏者若能加强对乐曲的认识, 并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对音乐本身和演奏者而言, 都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仍是值得鼓励和学习的, 但对于拍错手的朋友, 是否也要避免用瞧不起或"没水准"的眼光待之, 毕竟, 每个人都当过入门者, 更何况, 他可能真的受到音乐很大的感动才忍不住拍手呢! 

在这里, 提供大家一个小诀窍, 若对何时该拍手没有把握, 建议你不妨多观察 旁人, 等别人先拍手再跟着拍, 就不会出错啦! 同时我也希望演奏者都如Kiri Te Kanawa小姐一样机智又有风度, 也许聆听者的音乐素养程度不一, 但任何听众喜欢你的音乐演出, 他们的鼓掌拍手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在我们抱怨古典音乐的听众愈来愈少, 音乐会卖座每况愈下的同时, 是否更应该要以感谢包容的心情, 愉快的接受呢? 

·你知道音乐厅中哪里的位子最好吗? 

如果跟你说, 绝大部分的音乐厅都一样, 最好的位子在最便宜的票区, 而最贵的位子其实是最差的, 你相信吗? 不要以为我在开玩笑, 是真的! 其实音乐厅中最好的位子, 刚好就在音乐厅楼上后段的座位, 因为声音会向上飘, 传到远处刚好融合的最好, 而且许多音乐厅的设计是前低后高, 所以前排最贵的位置通常是低于演奏(唱)者的高度, 所以声音都从这些人的头顶飘过 (连理都不理, 好象有点目中无人), 直接到后头顶端正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再加上来自天花板的反射, 坐在那里的听众彷佛坐在乐团旁边一般, 更有身历其境的立体音响. 而坐在最前端, 舞台正前方, 票价最贵的听众, 则听到不平衡的音响效果, 可能某个乐器声部特别大声, 而另一个声部则特别小声, 好象吃到一道盐加太多, 而糖放太少的菜肴, 口味都走样了. 因此, 音乐厅后座通常坐的是音乐系的学生(因为没钱)以及真正的行家. 反而前面那些贵贵的位置都是给穿着华丽的贵宾贵妇们(反正他们很多都只是来亮相衣服的, 音响不好不重要, 漂亮的服装要让大家都瞧得到才重要.) 所以, 不要觉得买最便宜的票不好意思, 因为你才是行家. 若是觉得距离太远, 无法看清楚台上演奏的姿态, 可以携带小型的望远镜, 保证清晰到连眼角纹都躲不掉. 

不过, 有一种情形我会买中间稍前的位置, 就是想让孩子看清楚乐器时. 虽然也可准备望远镜, 看的更是巨细靡遗, 但年纪很小的孩子使用望远镜毕竟不方便, 所以为了让孩子看清楚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 这种情形下, 我会刻意选择视野较清楚的中段位置. 偶尔一两次酌情舍弃最好的音响效果. 

·有儿童时的注意事项

即使参加的是专为儿童设计的音乐会, 气氛不像一般音乐会严肃, 但仍应该事前告诉孩子, 音乐会场不像电影院, 禁止喧哗或在会场进食, 当然更不可能于演出中吃爆米花或喝可乐了! 让孩子事先了解这点, 以免进场之后才生气哭闹. 演出前, 虽要让孩子吃饱, 但不要吃太多种类的食物, 避免消化不良, 中途肚子痛, 跑厕所, 更避免打嗝或发出难闻的气味. 让自己不舒服且引起周围听众的不愉快. 若担心孩子肚子饿或口渴, 可于中场休息时再慰劳孩子, 并且利用和孩子喝饮料的时间, 说说上半场的欣赏心得. 如: 最喜欢哪首曲子? 最欣赏哪一段演出? 孩子的感觉是什么? 最喜欢什么乐器的声音?并想想演奏家要花多少时间准备?.... 等等. 若是欣赏歌舞剧(musical), 还可讨论剧情, 布景, 道具, 舞步等, 让孩子表达对音乐的神奇体验, 以及了解精采的演出背后, 努力的过程是必须的.  此外, 孩子当天若健康情况不佳, 如: 重感冒, 发烧, 咳嗽流鼻水等, 也最好忍痛取消活动, 除了消耗精神体力不利复原, 想咳嗽却不能咳的痛苦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对国人来说, 有一点比较难理解的是, 外国人认为音乐会或会议进行中, 咳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当事者通常要赶快走避, 以最快速度从现场消失, 但他们对大声擤鼻涕的动作和声音却不以为忤, 甚至在音乐会中也有人公然擤起鼻涕呢! 

·请准时入场

国人的时间观念一直为人所诟病, 尤其是婚丧喜宴, 大家对于开席时间不准时, 早已司空见惯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幸好, 大都市音乐会不守时的情况已经大大改善, 但若是场地不佳, 规模较小, 或地点较偏僻乡下的音乐会, 不守时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 其实, 不论哪种场合, 迟到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最好能于开演前15分钟左右到场, 不仅可以充分熟悉环境, 有充裕时间阅读一下乐曲解说. 才能从容不迫, 放松心情, 好好享受聆听音乐的演出. 当然, 许多音乐会的曲目编排也特别针对此点设计, 第一首曲目通常安排时间较短的乐曲, 目的就是方便迟到的听众还能于第二首演出前的空档进入, 当然, 也有愈来愈多的音乐厅严格限制迟到的入场者, 演出一开始即将入场的大门关上, 迟到的人只能等到中场休息才可以进入了. 

·不要制造噪音 

现在的电子产品盛行, 从早期的电子表, B. B. call, 到现在几乎人手一机的行动电话, 都是音乐会场最不受欢迎的产品, 请记得一定要事先关机, 以免铃声响起引来众人对你怒目相视. 甚至千夫所指的滋味最好别 到! 若是和心仪的对象一起聆听, 一定让她对你十分失望! 

·到后台拍照? 

音乐会结束后, 有些乐迷喜欢到后台找演奏家签名或合影留念, 以前, 我还是中学学生时, 也曾不厌其烦到后台排队等签名, 现在年纪已长, 对签名拍照不再热衷, 但对年轻的乐迷或家中学习音乐的孩子而言, 若能到后台一睹演奏家丰采, 或实际参观演出幕后的工作环境, 还是十分难得且特殊的体验. 尤其演奏家若是孩子心中的偶像, 对其音乐的学习, 更有激励的作用. 只是近年来的音乐会, 碍于演奏家安全的考量以及演出疲劳的因素, 除了少数透过管道之外, 许多音乐会已经不再让听众任意到后台了. 国外一些较非正式或家庭性质的音乐会, 则于会后备有 reception, 由主办单位或演奏者亲朋好友提供各式点心, 欢迎听众一起品 , 并可排队轮流向演出者说话致意, 拍照留念. 充分享受音乐会后另一段愉悦的交流时光.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越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