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一部“43集电影”的失败与伟大
2009年03月27日 10:56华龙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我的团长我的团》结束了第一轮播映,引发了持续不断的网络热议。

每天等待两集播出的人纷纷掉队,一口气看完碟片的人则感动得无以复加。说这是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有人讨厌它冗长乏味和文艺腔,说这是一部长达43集的电影,又有人夸奖它的生动和深刻。

所以,无论是谁,看了几眼和看了全片的人都有议论可发,从收视结果上看,这部号称战争大戏的电视剧,成就了众多的失败与伟大,而这一切,总结起来也都与“43集电影”的反传统模式息息相关。

一部电视剧引发的热闹

首播和追看都得“不抛弃不放弃”

首播卫视们“不抛弃不放弃”地争取最高关注度;坚持看完而没有掉队的观众,也需要具备“不抛弃不放弃”的忍耐精神。

3月5日凌晨,江苏卫视率先在零点首播《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第一二集,收视率迅速蹿升至以往的10倍,但这一招破坏了几家媒体之间的同播协议。

随后其他卫视也各有办法——东方卫视将前三集内容删减至两集播出,争取观众;而云南卫视更是重排全天节目表,最疯狂的时候每天首播加重播有16集之多……几家卫视罕见的首播之争,让《团长》一时成为收视的焦点,知道不知道此剧的人,都要寻来看上几眼。

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埋怨此剧的声音却越来越多,网友说看不懂,观众喊看着累,真正摇旗呐喊“精品”的人越来越少。网友给《团长》总结了“八大怪”:人物很变态、帅哥变乞丐、女生换台快、术语成公害、文戏有些赖、方言总串台、旁白一大串、形象“拿来”派……更有媒体拿着这八大怪去找主创询问,主创的一一回应,也未能挽回流失的观众群——东方卫视的收视数据表明,目前收视率仅为开播时的三成左右。收视最为稳定的江苏卫视,开播收视率为2.02%,而现在也维持在1.6%左右,有所流失。

流失的观众,一部分彻底不看了,另一部分被完整版碟片的出炉抢走,电视台不能左右,但碟片可以快进……尽管制片方表示,已经将50集的剧情压缩成43集,但提前看完的剧评家们仍委婉地表示:如果压缩成30集肯定是精品,20集就是极品了。

针对“注水”的争议,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近日做了首度回应,他直言观众的口味不同,难以照顾,即使存在观众流失的现象,央视索福瑞的数据仍然表明,《团长》仍然是很多城市同时段收视的冠军。

同时王中磊还透露,《团长》将压缩一半闯欧洲,单集仍开出天价,10万美元!

为什么不如《士兵突击》叫座?

电影分成43集 是如此这般反传统的

《团长》绝对不是一部烂剧,坚持看到最后的人都这么说。但在行销上,它显然不如一个站在士兵角度上丝丝入扣的剧集更加叫座。

我们无意说任何一句《团长》的艺术瑕疵,但同为观众的立场,我们更愿意分析,是什么让“上帝”们离它远去。

这些被《团长》不幸触犯,但却恒久成立的,是电视剧“叫座”的基本规律:

让大多数人共鸣

■ 人人心里都有一个许三多,但不是人人都有一个妖孽团长

一根筋的许三多,让很多人看到了某个时刻的自己。在一个比自己还呆傻、还不通人事的人身上看到奇迹,这是任何一个观众都乐于接受的。许三多让人找到精神慰藉,而《团长》里的妖孽团长龙文章,并不会让人慰藉,只有让人更焦虑。

他的疯疯癫癫和胡话连篇的确只有用“妖孽”来形容最贴切,但他说的却是道理,他只想“事情是他本来的样子”,他从根本上质疑中国人“死于安逸”的世态,他“用裤衩也要干死日本人”的信念……但,他是团长,而大多数观众,只是士兵。

★能在龙文章身上看到自己的,都是理想主义者,而坐在电视机前还能想到民族理想、精神境界,而不是个人得失的人,少之又少。

别企图像电影一样深刻

■一条木讷重复的道理,胜过一千句企图深刻的对白

道理都要放在对白里?《团长》突然让人质疑兰晓龙到底是不是个好编剧?

在《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嘴边只有“不抛弃不放弃”和“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两句,还都不是这个傻小子的原创,只是他坚守的信条,开始让人发笑,之后让人思考。

而《团长》里,能言善辩的“原创”太多了,孟烦了、龙文章、虞啸卿,三个人其中任意两个走到一起,就必定会展开一段冗长的对白,细枝末节到每个人每个心理波动。要说的道理,统统直白地用嘴巴说出来,与其说是看情节,说起来更像听报告,很多时候两个人的对白加不断的闪回,就是一集。

某些愤世嫉俗、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对白,把整个片子有意思、有意义的东西,解构得七零八碎。

★重复的简单道理有一天会让人醍醐灌顶,而点到即止的深刻对白,只能让寻求直接的电视观众弃之远去,电视永远不是电影。

剧情,剧情,还是剧情

■电影可以只有最后才有高潮,电视剧却需要太多高潮

《团长》的编剧兰晓龙说:“看过书的人就会知道,我写的整个故事是非常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建议大家看电视剧前先看看书……”

99%如我一样没有看过书的人,前三集过后,并不能合理解释发生的所有情节。

我们对一部电影的期待,往往只是几个起承转合和至少一个矛盾升级的高潮,而看电视剧,前十集都是整个故事莫名其妙的铺垫,就会挑战观众的忍耐力。现在,电影观众已经可以忍耐一部闷闷的文艺片,但可以忍耐每天一部闷闷电视剧的人,实在太少。

★如同写作一样,如果故事并没有在开篇就吸引人,往下就很难继续,谁也不想看电视前还要配备一本参考书。

不能只拍给粉丝看

■一个略显生硬的群体戏

《团长》是一个群戏,众多角色不分轻重都有表现,导演经常在危急关头把所有角色的表情都扫一遍,让人觉得啰嗦。这点连突迷们自己都有所觉察,“每个人都看得见,这简直是对我们的恩赐。”

而《团长》播出之后,突迷们也同时成为“团迷”,个别团迷号召大家,为难懂的剧情动脑筋:“我们看过《士兵》并且着迷的不是吗?我们曾经为《士兵》动过多少脑筋?我们就该习惯了那个兰妖本来就是这么讲话的。因为我信《士兵》,信兰编和康师傅的诚意,信那些不是明星但是认真做事的演员们,所以我相信,《团长》还是要动脑筋的戏。”

★ 培养一个肯为剧情“动脑筋”的粉丝群实属不易,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粉丝一样“动脑筋”,所以别把观众都提前当粉丝吧。

宣传与本质不能太反差

■战争剧,没料到还有文艺腔和舞台范儿

一个妖孽团长,一群炮灰士兵,这组合本身就充满荒诞,更荒诞的是,这个妖孽团长是个诗文满腹、自负、猥琐、拧巴的……文艺青年。套用《士兵》里李梦的一句话:你以为我们真的只是在修路吗?——你以为《团长》真的只是在讲打仗吗?

以往战争剧里不会出现的台词和行为,被观众称为文艺腔的代表台词。三堂会审的一场戏,团长龙文章的上蹿下跳,被评论为,“是对中国抗日战争有史以来最悲惨、最悲凉、最悲切、最悲悯的总结!”而这颇具舞台剧范儿的表演,也是电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法。

如何特别都能接受,问题是,《团长》宣传的重点在于战争,投资4000万的大制作,40%以上的战争场面……

★ 那些怀抱着爆米花、可乐坐到电视机前的观众等着的是炮火连天和血肉横飞,到头来一集连着一集的对白,的确会让人扫兴。

[结语]

《团长》的失败与伟大

《团长》没有失败,但它出现了一些意外,是主创没有料到的,观众的流失和不耐烦。

但作为有点实验意义的电视剧,它的“失败”里也创造了不少的伟大——

失败于选择了人们不了解的群体,伟大于让人重新重视这个群体。

失败于造成了罕见的卫视抢播混乱,伟大于有魅力变成这样的抢手货。

失败于只能给小众看,伟大于敢于用电视剧做这种小众的实验。

失败于对收视习惯的理想主义,伟大于用前卫方式培养了未来的观赏模式。

失败于“毁”了一群《士兵突击》带出来的偶像个人,伟大于重塑了一个没有名字的偶像群体。

失败于妄图披着战争外衣讲人性,伟大于果然实现了披着战争外衣讲人性。

失败于反传统的企图,伟大于反传统带来的轰动。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吴丹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