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达 海报
艺术总监亲自上阵 “无旋律”音响加入高科技
拥有191年艺术传承的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国家芭蕾舞团将于本月24至27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为期四天的盛大访华演出,舞团所带来的两台剧目颇具特色、各有千秋,分别是代表着舞团古典主义精髓的大型芭蕾舞剧《雷蒙达》以及一台荟萃了德国芭蕾现代思潮的gala演出《梦幻变奏》。
这两台演出,不仅凸显出德国艺术家所特有的严谨与精益求精,同时在舞台技术、表演技巧等各个方面也为中国观众全面展示了欧洲芭蕾的悠久传统与最新发展。
力求完美凸显“德国式”精益求精
慕尼黑芭蕾舞团一直以来都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引以为傲的艺术团体,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德国人们都深信,从巴伐利亚远嫁维也纳的绝世佳人茜茜公主曾经是慕尼黑芭蕾舞团的常客,舞团高贵、优雅的宫廷芭蕾正是她童年成长的重要一课,成为她日后迷人气质的一种积淀。
在慕尼黑芭蕾舞团此次精心准备的两台节目中,观众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德国式”完美主义,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呈现出最佳的舞台效果。
慕尼黑版的《雷蒙达》不仅场面恢宏、技巧高超,复原了古典芭蕾的精华,并且在细节之处下足了功夫,仅就服装而言就可见一斑。与一般人们对芭蕾的印象不同,剧中的雷蒙达虽是一位身份高贵的女伯爵,但是却始终身着低调的素色衣裙,在贵族们中间与众不同,呈现出沉郁、内敛的独特气质,迷茫中带着一点永不满足的蠢蠢欲动。工作人员发现在舞团的货运清单中,甚至连缝纫机都包含在内,经过询问才得知,演出服装中有部分面料和缝纫线是经过特制的,并不是所有缝纫机都能胜任,为确保万无一失,才让所有设备都“不远万里”漂洋过海。
听着“另类音响” 看着“时钟”起舞
慕尼黑芭蕾舞团早在前期进行舞台考察的时候,就凸显了的德国的严谨作风,他们仔细勘察了舞台设备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上到了舞台最高处的天顶查看吊杆与机械,如此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大剧院接待过的众多舞团中还是绝无仅有的。这并不是德国艺术家的吹毛求疵,而实在是此次访华演出所带来的两台节目对于舞台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荟萃了四个现代作品的《梦幻变奏》,音乐与唯美的古典旋律大相径庭,充斥着独特的德国“现代哥特”风格。由编舞大师威廉•福赛斯为慕尼黑芭蕾舞团特别创作的《矩阵迷云》对于音乐的运用更是令人乍舌,其理念之新颖独特,可谓是闻所未闻。这部作品的创作中融入了建筑声学的原理,将10个特制音箱安置在舞台的指定位置,高度与角度均不相同,并且以间隔0.01秒的微弱时差依次奏响,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音符在舞台上跳跃一般,在剧场内形成了颠覆性的独特听觉体验。
而与之相配的舞蹈动作对于演员而言更是一次考验。因为这个作品所选用的是充满工业化电子风格的“无旋律”音乐,加之“音乐延时”的特别设计,很难以节奏作为标尺记忆动作。因此在舞台上的五个方位,安装了特制的“时码器”,显示音乐的分秒,演员们看似无规则的动作其实在每一个节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其排演过程的艰难更是可想而知。
超大豪华场景 考验大剧院尖端舞台
慕尼黑版的《雷蒙达》虽然曾多次受到各国知名剧院的邀请,是国际舞坛上的炙手可热的一台大部头作品,但演出却常常不能成行,其原因正是在于这一版《雷蒙达》的“超豪华”布景对舞台有着极高的要求,许多剧院都因没有能够承载这样大型布景的舞台,不得不遗憾作罢。然而大剧院国际一流的舞台设施却令德国艺术家非常满意,日前来参加大剧院歌剧论坛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国际项目总监弗洛安•舒尔兹在参观之后就曾表示:“这个舞台非常不一般,完全能够胜任《雷蒙达》对于舞台的需要。”
慕尼黑芭蕾舞团的演出不仅有对舞台空间“大”的要求,更对整体音乐环境有着“精”的要求。在《雷蒙达》的演出中,有一段表现女主人公梦境的舞蹈,音乐柔和、静谧,如梦如幻。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国家大剧院坚持使用现场乐队伴奏,届时观众们将能够听到小提琴木质弦乐的纯美音色在整个歌剧院的大厅内荡漾,仿佛与主人公共同徜徉梦境。
艺术总监亲自登台 感叹人世似水流年
在6月27日的《梦幻变奏》演出中,还有一个特别的作品《老人与我》,这是荷兰舞蹈剧场(NDT)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编舞大师汉斯-范-曼恩专门为由中年舞者组成的NDTⅢ团特别排演的作品。其灵感来源于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在著名蓝调歌手JJ-凯尔诙谐而略带忧伤的歌声中,两位舞者用深邃而幽默的肢体语言,表达对人世变幻似水流年的感慨。汉斯-范-曼恩在编舞中还特别加入了如电影一般的剪接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舞团现任艺术总监、已退役多年的前汉堡芭蕾舞团芭蕾明星伊万-列斯卡将亲自登台表演这个作品。这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曾在2008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十周年之际,获得由中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化交流贡献奖章。而这部作品的女主角则是已经将重心转入幕后的舞者朱迪斯-杜洛斯,这部作品,也正是她告别舞台的最后一个作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张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