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达
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国家芭蕾舞团6月24至27日为期四天的盛大访华演出即将拉开大幕,舞团将为北京观众带来精心准备的经典舞剧《雷蒙达》与当代芭蕾精品荟萃《梦幻变奏》两台大戏。日前,参与此次演出的近百位德国艺术家已经抵达北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
6月22日,慕尼黑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曾经在欧洲舞坛红极一时的芭蕾明星伊凡•利斯卡与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共同出席媒体见面会,共同解读异彩纷呈的德国芭蕾艺术以及即将上演的两台演出,同时该团的五位主要演员也在见面会中集体亮相。
大剧院搭起中德两国芭蕾艺术友谊桥
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国家芭蕾舞团至今已经有着191年的艺术传承,虽然几经变迁与改制却依旧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而丰富的文化积淀,并奠定了其 “德国四大芭蕾舞团”之一的艺术地位。慕尼黑芭蕾舞团与北京观众也可以说是“老朋友”了,1995年舞团曾在北京演出《奥涅金》,那一次演出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如诗如画如歌”,时隔14年再度来京,慕尼黑芭蕾舞团展示了其全新的风貌与发展。
德国舞蹈在欧洲一向有着很高的艺术地位,近年来,通过中德两国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德国舞蹈作品在中国上演,仅仅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观众们就曾经见证过巴登州卡尔斯鲁厄芭蕾舞团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由德国编导创作、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演绎的经典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奥涅金》的不俗表现。如今,我们又迎来了慕尼黑芭蕾舞团的精彩演出,在此之后,大剧院的舞台还将上演中芭版《奥涅金》的第二轮演出,以及由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带来的《驯悍记》等众多精彩作品。可以说大剧院的舞台已经成为中德两国芭蕾艺术友好交流一座桥梁。
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表示:“德国是一个舞蹈强国,他们的舞蹈尤其是现代舞,与英法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同样走在世界前列,他们从不因循守旧,加之音乐的深厚传统与挑选演员时的苛刻标准,因此呈现出的效果令人满意。”
《雷蒙达》:来自茜茜公主故乡的宫廷芭蕾飨宴
巴伐利亚是绝世佳人茜茜公主的故乡,慕尼黑芭蕾舞团高贵、优雅的宫廷芭蕾也正是她童年成长的重要一课,成为她日后迷人气质的一种积淀。慕尼黑版《雷蒙达》便是对欧洲宫廷盛景的一次精良复制,观众们从中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德国式”完美主义,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呈现出最佳的舞台效果。
《雷蒙达》可谓是慕尼黑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整部作品忠实于古典芭蕾的风格与传统,场面恢宏奢华,并且在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上都追求极尽完美。不仅如此,担任此版《雷蒙达》编舞的芭蕾大师雷•巴拉还更多地融入了“心理戏”的描写,加重了一位少女深陷情感漩涡时的复杂心理变化。
慕尼黑版的《雷蒙达》是国际舞坛上的炙手可热的一台大部头作品,然而演出却常常不能成行,其原因正是在于它的“超豪华”布景对舞台有着极高的要求,许多剧院都因没有能够承载这样大型布景的舞台,不得不遗憾作罢,然而大剧院国际一流的舞台设施却令德国艺术家非常满意。
慕尼黑芭蕾舞团的演出不仅对舞台空间有“大”的要求,更对演出品质有着“精”的要求。舞团的舞台设备中甚至包含了专门用来体现演员足尖动感之美的特殊灯光,这在国际舞台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在《雷蒙达》的演出中,音乐柔和、静谧,如梦如幻。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国家大剧院特别邀请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进行现场伴奏,届时观众们将能够听到小提琴木质弦乐的纯美音色在整个歌剧院的大厅内荡漾,仿佛与主人公共同徜徉梦境。
《梦幻变奏》:听着“另类音响” 看着“时钟”起舞
慕尼黑芭蕾舞团早在前期进行舞台考察的时候,就凸显了的德国的严谨作风,他们仔细勘察了舞台设备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上到了舞台最高处的天顶查看吊杆与机械,如此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大剧院接待过的众多舞团中还是绝无仅有的。这并不是德国艺术家的吹毛求疵,而实在是此次访华演出所带来的两台节目对于舞台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荟萃了四个现代作品的《梦幻变奏》,音乐与唯美的古典旋律大相径庭,充斥着独特的德国“现代哥特”风格。由编舞大师威廉•福赛斯为慕尼黑芭蕾舞团特别创作的《矩阵迷云》对于音乐的运用更是令人乍舌,其理念之新颖独特,可谓是闻所未闻。这部作品的创作中融入了建筑声学的原理,将10个特制音箱安置在舞台的指定位置,高度与角度均不相同,并且以间隔0.01秒的微弱时差依次奏响,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音符在舞台上跳跃一般,在剧场内形成了颠覆性的独特听觉体验。
而与之相配的舞蹈动作对于演员而言更是一次考验。因为这个作品所选用的是充满工业化电子风格的“无旋律”音乐,加之“音乐延时”的特别设计,很难以节奏作为标尺记忆动作。因此在舞台上的五个方位,安装了特制的“时码器”,显示音乐的分秒,演员们看似无规则的动作其实在每一个节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其排演过程的艰难更是可想而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张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