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寻找中国演艺名人的精神标本-成龙
2009年06月17日 13:22凤凰网娱乐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成龙(资料图片)

责任

作为演员,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演绎了精彩的艺术人生,在国际影坛展现出中国影人的形象,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作为公众人物,他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在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之间的温情。

成龙:一手是中国 一手是世界

成龙,一个响彻中国与世界的名字,他从影三十年来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一身唐装下的他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责任与榜样。

男人始终要承担责任,而责任,更是男人活在世上最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这是成龙的信条,是他事业与生活的不二原则,已经为自己身边兄弟先后安置好产业的大哥,更把这份责任分给了身边的每个人,包括自己的助理、司机,甚至还有这世上千千万万他叫不上名字的苦命人。

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的成龙近日来到河南新乡,他的到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欢迎。此次成龙是为“龙子心”2008大爱在中原新乡站大型公益慈善活动揭幕的。自2004年开始,成龙便积极筹款改建 “龙子心”慈善学校,迄今已建成21所。他希望更多有爱心的企业、单位参与进来,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近几年来,成龙在慈善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成龙在香港慈善演唱会上献唱,将演唱会系列所得款项全数捐给当地儿童慈善基金会。该年成龙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十大慈善名人”之一。名单包括了前甲壳虫乐队成员Paul McCartney,U2乐队成员Bono,歌手Celine Dion和脱口秀主持人Oprah Winfrey。同被提名的还有阿诺德。施瓦辛格、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安吉丽娜。茱莉、桑德拉。布洛克、尼古拉斯。凯奇。

不仅成龙本人,他的很多朋友也都为成龙慈善基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其中就包括“尖峰时刻”系列的导演Brett Ratner,在04年的4月份为基金捐款美金$100,000元。也因为Ratner先生的慷慨捐助,香港演艺学院特别为导演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项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地震,成龙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人民币达1000万。

成龙最信奉的是“爱拼才会赢”。他是一直这么做的。所以他今天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成龙的成功不仅是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影视作品,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内涵,那就是——不断的努力。

作为中国功夫的代言人,成龙不仅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更是成为把中国文化引向世界的排头兵。为了能为奥运做贡献,成龙决定一年不拍戏。与奥运相关的“第一次” 成龙都参加了。鉴于其在国际影坛中的巨大影响力,成龙被聘为北京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在全世界为北京奥运会做宣传。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聚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成龙以一个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

影迷一直都称成龙为“大哥”!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的超级巨星,更是世界的超级偶像。成龙一直很希望为中国人争一口气,有朝一日让全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接纳中国,让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明星、篮球明星都能穿上中国人设计制造的顶尖的服装牌子,而不只是‘ARMANI’等欧洲名牌。所以,他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龙的服装”。

中国电影走到今年,仔细研究一下世界电影的发展,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的电影创新和突破中,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惟独功夫电影是个例外。可以说,功夫电影是华人为世界电影界作出的最大贡献。成龙是“功夫电影对世界的影响”话题中当仁不让的明星和权威,在他看来,中国功夫电影走向世界、征服世界是迟早的事。

“最初拍功夫电影也许是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而到了今天,我越来越发觉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原来一部电影的成功,可以使一种文化走向全世界。中国的功夫电影就具有这样的神奇魅力。”成龙说。

在成龙看来,由于功夫片情节易懂,而表达的内容不仅仅是对白,更多的是依靠演员的身体语言、功夫动作,也就更容易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理解和喜爱。成龙现在拥有全世界各地的影迷,来自全世界的中国文化爱好者通过功夫电影向往中国,听中国歌曲,中国学功夫,这就是功夫电影对他们的影响,也正是功夫电影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成龙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以后不仅仅是中国功夫片能够冲出全世界,中国的文艺片和电视剧都可以走上世界的舞台。他还风趣地说:“而当这些外国观众学会了中国话以后,他们不单可以看看功夫片,更可以看看文艺爱情片,甚至看看纪晓岚这样的历史电影。”

成龙一路走来,书写着梦想与责任,他一手是中国,一手是世界,成为承载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桥梁中最坚定的一块基石。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园园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