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亲切乡土眷恋
2008年04月16日 15:04 】 【打印

最近,兰州影迷们在中央八台看电视连续剧《老柿子树》,好评如潮。剧中婉转动人的故事情节,亲切幽默的“京兰话”,令人难舍难忘的大街小巷,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老柿子树》描写兰州一家人,在抗战时期的悲欢离合,进退沉浮,折射出大西北人勇敢善良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在老母亲的“统帅”下,金、木、水、火4个娃,演绎出曲折感人的故事。黄河水哺育了兰州人民,黄土高坡铸造了兰州人的坚强性格。我看《老柿子树》,不但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优秀文艺作品,而且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兰州地方文化,风土人情教育的好教材.

《老柿子树》面对全国的观众,当然不能用纯粹的兰州方言,而使用更加幽默亲切的“京兰话”,不但五湖四海都听得懂,而且增加了地方语言特有的感染力,衬托出故事的地域特色。我们是老兰州人,一进家门兰州话就是“官方语言”,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孩子们在外面都说普通话,即使在国外用英语,电话里却是地道的兰州话。《老柿子树》里说的“你价阻撒者里?”“再不学好就成了夯客。”“不劳让贼娃子跑到!”等等,倍感亲切,耐人寻味。

 兰州的“四合院”,比北京“四合院”宽敞粗犷、青砖码砌,精雕细刻,或人物栩栩如生,或风景优美高雅,或传说生动曲折,或历史如镜铭记。屋檐木柱更是考究精致,飞禽走兽展现于雕梁画栋之中……这些影子在《老柿子树》中,都忽隐忽现,兰州文化一览无余。

观看《老柿子树》,使我更爱兰州,寻根溯源,在兰州这片热土上,先辈们耕耘着贫瘠的土地;点燃过抗日的烽火;书写了峥嵘的岁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当前,东北剧铺天盖地,唐山剧充满荧屏,《老柿子树》却一枝独秀,表演西部的故事和人物,是文艺舞台百花齐放,繁荣灿烂的象征,希望艺术家们到西部肥沃的创作大地上来,创造出更多的精品,让世界了解兰州,让兰州走向世界。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肖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