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中国电视 五十而知“天命”
2008年06月30日 14:20沈阳日报 】 【打印

新闻元点:2008年,中国电视和电视剧诞生50周年之际,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

齐世明文:50年前的那一天,已经化为了中国现代史上一行烫金的大字:1958年6月15日,我国第一家电视台——今央视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在45天前试播之后,首次播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正是这部20分钟的“直播电视小戏”,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

五十年后说变化:我国在2007年的电视剧产量达14670集,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左右;同样是去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电视观众规模已达12.05亿,99.89%的家庭拥有电视机。

中国成为电视剧世界第一,要不要骄傲呢?笔者以为,不必骄傲(坊间此处要说“浇尿”),更不必忘乎所以,因为数量能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的电视剧生产水平吗?而在这貌似喜人的数字背后,有多少滥竽充数之作?含金量究竟有多少?又有几部剧能在观众的心目留下深刻印象?

是的,观者如此之众,电视人提供的“荧屏食粮”又若何?

确乎,我们曾经有过观《渴望》、《雪城》而“倾城”、空巷的“壮举”,有过睹“红楼”、“三国”、《围城》而“啧啧”连声的激赏,可是,现时的荧屏又令人何其失望——或缺乏文化,浅薄浮泛;或创意阙如,盲目跟风;或表演造作,感情虚假……总之,表面的喧哗热闹,掩盖不住艺术上的苍白贫乏。众多观众,往往无奈地成了手持遥控器的“扫射手”

除了缺乏核心竞争力之外,更为骇人的是资源浪费的现象:全国300多家电视台积压、基本上废掉的电视剧,每年多达一万集,约有30亿资金无法收回,已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瓶颈。

人生五十谓之“知天命之年”。中国电视剧生逢五十亦应知“天命”,“天命”为何?重数量必走邪路,重质量才会优生。初生牛犊,可以孟浪两年,少小幼稚,允许“东施效颦”,但人到中年,就不可以一味托大,不可以没有文化,也不可以“有奶就是娘”,只拜“孔方兄”!而要讲文化品位,讲精神格调。面对电视剧的“旺盛”转为“过剩”,应像建筑工地一样大字写出行动口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不可否认,电视产业的市场化要加深,电视剧与商业利益必然结合更紧密。但电视剧逃不掉自己的DNA,丢不开自己的所属: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其生命力之所系亦终究还在于“艺术”,如若失却了这一命根子,一味努力成为“市场创收工具”,则大量文化垃圾势必“应运而生”,并愈演愈盛。

时下,一些电视(制作)人正一味努力,将电视剧搞成“市场创收工具”。但,文化产品一旦失去了文化内核的支撑,结果就呈现出数量翻番、质量下降的态势。电视剧如此,电影、图书出版、文艺演出等等,又有什么不一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喧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