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一个人心中的索尔仁尼琴
2008年08月05日 14:13国际在线 】 【打印

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的那个人去了。

每人都会尘归历史,没有几个人会成为历史的有机部分。和那些要靠他人的悼词成就历史的人比起来,索尔仁尼琴是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铸造历史,而他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小号的俄罗斯历史。

索尔仁尼琴是不需要评价的。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书写的那样: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到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

我们真正了解索尔仁尼琴吗?尽管看过无数的关于他和解读他的文字,但是能让我真正走进索尔仁尼琴内心的第一手材料,还是那部《古拉格群岛》。能有机会和有能力写出《古拉格群岛》的和索氏同时代的作家并不少,但为什么只有索尔仁尼琴?才是索氏灵魂的真正所在。

作为今天和未来的观照,对于索尔仁尼琴而言,“信仰是一个人生命的根基和支撑”。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对待苦难的态度,看到的是一个民族对待苦难者和反思者的态度,而从对待索尔仁尼琴前后判若云泥的强大反差里,我们读出了什么是一个民族不朽的精神,和传统文化自我内省的巨大凝聚力。

文学作品的力量也正在于此。她不仅可以反映出记录者的心声,亦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心态。对于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俄罗斯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索尔仁尼琴来说,没有什么比在最艰难的时刻用作家特有的方式为俄罗斯保留文化基因片段更为珍贵的事情,尽管这同时意味着用自由、青春和名利作为代价。

索尔仁尼琴走了,是在用历史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后。俄罗斯用证明索尔仁尼琴的方式,同样也给自己加分。一个视离开历史写作为“在浅水中游泳”的民族,没有人会怀疑她能再次出现索尔仁尼琴式的伟大作家,她需要的也许只是时间;而一个靠炫耀文字技巧轻易忘记历史的国度,能出现索尔仁尼琴吗?

索尔仁尼琴的可贵,不在于他用文字记录了那段过去的历史,而在于他始终如一地“从未违背自己的良知”。而作家的良知和对时代的担纲,常常可以使得其作品历经时代的沧桑而焕发出永恒的魅力。比如巴金和他的《随想录》,在平实的文字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而这,才是一个伟大作家、一部伟大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

一个时代是否昌盛?一个民族是否崛起?不仅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上,更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上。索尔仁尼琴是寂寞的,在他的那个时代他往往是一个人在战斗;索尔仁尼琴是幸运的,毕竟在有生之年他亲眼见证了历史的公正和民族的清醒。

单从这点看,索尔仁尼琴是不朽的。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叶志军   编辑: 罗四维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