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注定要沦为谈资,譬如“艳照门”。一年过后,于媒体大众而言,“谈资”已成旧闻,但对当事人来说,生活仍受困扰。日前,张柏芝首度公开谈起“艳照门”,感谢了一些人,也批评了一些人。而她打开心扉的起因,竟是因为“受够了陈先生”——事件的另一当事人。
难以避免地,“艳照事件”的道德批判沉渣再度泛起,矛头所指当然是陈先生。按照张小姐的描述,陈先生除了私生活不检点——这是旧闻,还很没有男子气概和绅士风度:私下连一句简单的道歉都没有。
给如此多的女性,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作为事件中唯一的男性,陈先生当然应该道歉。可道明寺不是说过,“道歉要是有用,要警察干什么”吗?在警察都未拿出足够有力的行动前,陈先生的道歉真的能安慰到任何一位女受害人吗?且不说这些女受害人当时多半已经有了新的生活了。再联想到2008年初的那个下午,一个心理年龄上正宗的“80后”,不得不戴上“陈先生”的面具,面对无数带着仇视意味的闪光灯时的那种心惊胆战。问责,成了一个多么沉重的词。
张柏芝当然是有资格问责的。如果当初陈先生不拍那些照片,如果事后他删除了照片,如果他将照片保存得很好,如果他将流失的照片追回,只要做到这些“如果”中的任何一项,张柏芝们都将避免受到如此大的伤害。陈先生没有做到,他理应对此负责。但他能负什么样的责任,又该怎么负呢?金钱上的,迄今为止无人起诉;道德上的,现在还无法丈量。
村上春树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视角。不久前,村上不顾一些和平团体劝阻,坚持前往以色列,领受2009年度的耶路撒冷文学奖。村上认为,我们都是脆弱的蛋,无望地对抗制度的高墙:“大墙太高,太黑暗,太冰冷。为了与大墙战斗,我们必须将心灵聚结在一起,以求温暖与力量。”
当道德的大墙压来,脆弱的张小姐与陈先生是不是也可以“将心灵聚结在一起,以求温暖与力量”?方块三
编辑:
张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