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辞典》考中小学文史知识不算“国学”?
2009年07月20日 10:34人民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近日,我在《新京报》上看到了一个“超赞”(据说这种表达很时髦,类似于现在不说中国传统文化,而说“国学”)的标题:既不“国学”,也不“开心”。批评的是央视《开心辞典》09年暑期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老实说,这个标题起的真是很精彩,可惜我细看文章之后,发现内容有些对不住这个好题目,借用文中一句话:电视节目的噱头只会降低“国学”的含金量和严肃性。我看《新京报》这种大报,如果总有这种只有题目充满噱头的劣质评论,那么《新京报》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小,严肃性也会被猎奇性取代。

该文第三段起首:通常意义上的“国学”,是五四时期学者们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宽泛一点说,凡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问,都算。窄一些的则规定“国学”是中国的传统的学术体系——“国学”的定义不论宽窄,都是有一定体系的“学”,或者说是“学术”,而不是点滴的文史知识。

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释: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请问:“学术”难道不就是由具体的“点滴的知识”组成的么?体系不就是众多学术组成的么?

再者说,这是面向大众普及国学知识的电视节目,不是研究所或者学术论坛,不要说什么体系好不好!我要请问,假如电视台办了一场“开心学红学”,出了很多有关红楼梦的题,您也一定会说这不是“红学”吧?因为某某学是体系,那么天文学、地理学、数学,也应该都是体系啊,所以“开心学数学”就是不可以的。

在第四段有这样的表达:《开心辞典》里涉及的,显然不是这一体系。一百个地方选手,要挑出三个晋级者。在现场具有海选性质的抢答题,基本上没有超出中学语文或者历史的知识范围。出列选手面对的题目,难度逐渐增加,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再扩展到“课外阅读”的知识,但也都是知识点,而不是用什么“国学”的思维方式去做个人的判断。比如有一题关于“大雪”和“大寒”这样的传统节气,如今恐怕没有多少人还会按照这些概念穿衣过日子了。

看出来了吧,一方面自己都说“国学”有宽窄两种解释,另一方面却揪住“体系”不放。既然承认“宽泛”的国学是“凡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问,都算”,那么“没有超出中学语文或者历史的知识范围”,岂不正是属于“宽泛”的国学范围么?

回头来想,我们从小学习的语文、历史,不就是教育部门为我们每个中国人打下“国学”的基础么?国学国学,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么?

中小学知识又怎么样?你真的掌握了吗?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再学习一下学校里学过的文史知识至于生这么大的气吗?不要忘了,这是暑期,有相当多的观众是青少年,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国学题目无可厚非。

另外,文中提到“但也都是知识点,而不是用什么“国学”的思维方式去做个人的判断”,作者希望考察国学的思维方式作出的个人判断。请问,国学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个人的判断有标准答案吗?我倒不明白,知识点不就是具体的“文化与学术”么?您说的““国学”的思维方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回字有四种写法”那种把简单事情弄复杂的思维方式么?

更不可思议的是举的这个例子,“比如有一题关于“大雪”和“大寒”这样的传统节气,如今恐怕没有多少人还会按照这些概念穿衣过日子了。”就在昨天早上,我还在楼下听见两位大妈说“初伏了,更热了”,另一个说“今天要吃饺子了”。恐怕是作者老兄自己很熟悉现代网络世界,就以为全中国老百姓都是熟悉网络,不熟悉24节气吧。再有,连“手机报”都发了“头伏饺子二伏面”这样的提示,这两天超市饺子大卖也是事实吧?!

前面是关于“不国学”的批评,再看接下来的关于“不开心”的批评段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场地总会比别人更高、更大、更空一些,不热闹。这大概是舞台设计的问题,而以节目设计的角度来说,导演组足够经验丰富,脑子却不够新鲜活络。百人选三,除了抢答一环以外,接下来的基本就是个人流水账,甚至连有人被从晋级选手中踢出的环节,都像是端茶送客蜻蜓点水,不留一点痕迹。

第一句就有问题:什么叫“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场地总会比别人更高、更大、更空一些,不热闹。这大概是舞台设计的问题,”拜托,这是个答题类节目,全世界的此类节目都不热闹,您看过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么?电影中的那个印度同类节目演播室也是“更高更大更空,不热闹”,因为这不是游戏类节目,要的就是“静静的思考”啊!

第二句,“基本就是个人流水账,甚至连有人被从晋级选手中踢出的环节,都像是端茶送客蜻蜓点水,不留一点痕迹。”如果把答题类节目说成是“个人流水账”,那么晚会类节目就可以被说成“歌舞小品的简单串连”。每一样态节目,都有它的基本形态,比如访谈节目就是主持人与嘉宾对聊啊(按这位评论家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说成“主持人与嘉宾只会神侃聊天,却不会玩出新花样“),通常而言,对外在形式过于看重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外行评论员,另一种就是急于出政绩的电视台领导。电视观众并不太关心节目形态出新,更关心内容如何。

再有,“蜻蜓点水,不留痕迹”那句话实在是高深,我读了很多遍,才揣摩出一点味道,好像是在说“选手更换”不够热闹,太平淡。您还想怎么热闹呢?热闹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重点是看热闹,何必看“开心学国学”呢?有的是热闹节目啊?!这本来就是个答题的偏静态的节目啊?这就好比有位老兄抱怨:“地铁哪儿都好,就是有一样赶不上公共汽车——看不到路上的风景”。

前面有人写评论指责“开心学国学”将国学娱乐化?现在《开心辞典》规规矩矩普及国学知识,又有人写评论说不热闹,不开心。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鑫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