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娱乐 > 正文
品茗中国十大古典名曲(组图)
2008年01月20日 16:35 】 【打印
相关标签: [古典] [中国]

逸士胸怀鸿鹄之志――《平沙落雁》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

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 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为世人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他们表面上超脱,但内心里也许从未平静过。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音乐赏析: 河边的芦苇次第枯黄,沙洲水渚慢慢变干,落日掉在河水中等待日暮,这个时候琴声响起,好像是感伤,好像是欣赏,也好像是份清宁。雁翅降落了降落了,忽而又在空中盘旋一下,沙洲的感觉是平静的,它早已准备好了,从春天开始就已经在等待了。

翅膀收起来了,雁戛然而止。琴声亦伏,瞬间,再次响起的就是雁舞平沙了。看痴的人不愿惊动它们,缓身离去。琴声中的痴情却是浸润到了今天。可是,看不到平沙落雁的我们又怎能有一份痴与琴弦肌肤相亲?

我们在语词记忆的深处洄游,想象着有一羽或一群雁或其他,翩然而至,然而它们的身影总那么模糊,渐淡渐远。琴声停止了,雁影似乎就落在了古琴上。很快地隐没。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