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圆做客《凤凰网·非常道》 文字实录
2008年12月15日 17:42凤凰网娱乐 】 【打印

成方圆做客《凤凰网·非常道》

求新、不安分是我的个性

《凤凰网·非常道》:最早你,听说你是学二胡的,对吧?

成方圆:对呀。

《凤凰网·非常道》:那么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现在我,昨天我还回想了一下,那会儿就刚才咱们讲到了,一般唱歌跳舞都比较文工团化,也说不上来,那么一股劲儿,他有一种范式或者程式。

成方圆:对。

《凤凰网·非常道》:就走这个范儿,当时你给我的印象就说,哎!清新,就比较个性的那种东西,而且呢,最早在国内抱着一个吉他的女的唱歌的,唱英文歌的,就你一个。到了九十年代末,你又开始弄音乐剧。

成方圆:嗯。

《凤凰网·非常道》:那么二胡、吉他、音乐剧,音乐剧这会儿到90年代你唱得那会儿,国内几乎还不大知道呢?

成方圆:不多。

《凤凰网·非常道》:对。那么这些经历走下来看,这种骨子里的不安分求新是你的个性吗?

成方圆:肯定是,肯定是。这个,我觉得吧,它是无意当中的,它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这么一个过程,我觉得你比如说我最早,这个从二胡转到唱歌,转唱歌那个也是因为喜欢,其实并没有说像,我得突破,我得求新,我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样子,不是。首先是因为喜欢,所以我一直觉得你甭管干什么东西,我觉得喜欢是个原动力,你只有喜欢才能干得好。因为才能有兴趣啊,你要不现在小孩,他什么都不爱干,他就爱打游戏,哎!他能把这个游戏打到一定段位,那他也是大能个儿啊,还参加比赛呢。那我就说呢,首先就是说当时是喜欢,在那种,在那个年代下,正好刚刚改革开放,西方的一些音乐啊,一些哲学思潮啊,一些文学的流派啊,刚刚开始涌入中国,那个时候我们就是十几岁,这个二十岁的那种小年轻,对这种东西有一种本能的好奇,那会儿在一起,朋友之间就会聊。哎呀!什么。你知道那时候有一个,咱们叫做意识流的那个写法,王蒙写过一个,一篇什么,那叫意识流,我们知道还有个意识流这么个词儿。然后有朦胧诗,那个时候,什么北岛啊,什么江河。

《凤凰网·非常道》:舒婷。

成方圆:舒婷啊,什么顾城啊这些,这些就是朦胧诗开始有这个词儿,然后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还去那个,经常去美术馆看展览,像什么星星画展,四月影会,这都是当时的这种营养啊,都是一些包括西方的一些哲学思潮,什么萨特啊,加缪啊,包括美术的一些各种流派,什么点彩、野兽派,什么后现代这些东西,就你听到什么词儿你都新鲜,你看到什么你都觉得眼前一亮,因为没见过,所以呢,包括音乐也一样,听到什么约翰丹佛的乡村音乐,卡朋特啊,听到后来有一些什么摇滚乐,爵士乐这些东西,你听哪个你都觉得,我的骨头都要酥了那种感觉,只要一听这个古典,那种律动,你就立马就被他吸引,他唱什么先不管,首先那种音乐本身那种节奏,就把你给吸引住了。

所以那个年代呢,就容易让你对所有新的东西你都觉得好奇,所以我呢,就是属于那种好奇心极强的人。然后那个唱歌也是,当然最早是因为喜欢,模仿邓丽君,模仿这种流行歌曲,国外的流行歌曲。然后你说的音乐剧的时候呢,也是到后来,又过了若干年了,过了若干年以后呢,实际上我这个,有一个转折点,就是我94年搞了一个独唱音乐会,对。搞完音乐会以后呢,我就觉得我今后的路怎么走呢,干什么呢?怎么个音乐风格啊,或者自己的路该这个成立个什么路数呢,后来我觉得,应该去国外看一下。

后来我就去了纽约,在纽约大概待了一年,就在那儿看了无数台的音乐剧,我就记得我当时看到音乐剧的时候,那种兴奋的程度,就觉得,哎呀!我就羡慕台上每一个演员,哪怕是最后一个群众演员我都想,我要是那个演员多好,我要是能在台上演这个音乐剧多好,因为以前没见过。咱不知道什么叫音乐剧,都是道听途说,文字间,或者一些只言片语里面,一些很少的些信息里面,知道音乐剧。所以后来我真正看到那个时候的是在94年的时候。哎呀!我一下就被它吸引住了。哎呀!我就忘不了那种兴奋的那种程度啊。哎呀!我就当时就说的我是不是能去尝试一下,我能不能上台去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后来回北京以后呢,我就琢磨着做一个音乐剧。但是我也知道它很困难,但是我想呢,你再困难,你只要从一步一步开始做,只要去做了,把这个事儿弄到舞台上了它就算成了,其他的我根本不去想,所以后来就做了《音乐之声》嘛。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孔悦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