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期

年度科幻神片《银翼杀手2049》,何以成为“烂”片?


来源:凤凰网娱乐

人参与 评论

《银翼杀手2049》

《银翼杀手2049》带着“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科幻片”后裔的光环,中国上映三日,票房刚刚5000万。一系列相关的票房数字都相当难看,上映初期,相比同日上映的《全球风暴》、《常在你左右》,不但票房最低,上座率也是最低,它的当日票房连已经上映十天的《王牌特工2》都赶不上……通常来讲,如果是一部小片、文艺片,它的票房不佳但口碑可能不错,只是这部《银翼杀手2049》在口碑上也不尽人意,猫眼给出的评分只有6.6分,看过的观众给出的评论也大多为“难看”、“看不懂”、“看睡着了”。

不要以为《银翼杀手2049》这种浩浩荡荡来袭却遭到当头一棒的事情,只是发生在中国,在北美这部备受期待的科幻巨作,也遭受了票房不及预期的惨淡待遇。上映二十多天,北美票房还不到8000万美元,相比1.5亿美元的成本,亏本已经是难掩的事实。

论及《银翼杀手2049》遭遇的堪称奇葩式口碑和低沉的票房成绩,先要事先说明一下这部电影是否是烂片?如果它真的是一部烂片,自然也就没啥好说的了,期待归期待,历史上备受期待的续集作品最终被归为烂片的数不胜数。问题是《银翼杀手》不但是近年罕见的科幻大片,而且还是将哲学、社会学等思考融入其中的一部声光电完美的作品。它既可以看成是当今好莱坞电影的最高规模制作,也可以看成是一代电影人迄今为止所能抵达的最高巅峰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银翼杀手2049》的遭遇才值得玩味。这种反差和奇葩式遭遇,当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观众太傻。买票的观众作为大众审美的一个个体,他们也许永远都没有错,他们会用脚投票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便你掏出理由说这个群体是审美能力低下、对事物不求甚解等等也无济于事,毕竟每一个“大众”的选择只需对自己负责。

严格地说,《银翼杀手2049》已经不能看成是一部商业电影,或者说,我们已经可以将2017年看成是好莱坞颠覆商业传统的重要一年(包括《王牌特工2》里的反传统观念,以及更早的《降临》这种科幻片的反传统反抒情反商业叙事)。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很好地延续了雷德利·斯科特当年书写的神一级的科幻传奇,他用完整的价值观、思考和工业生产手段塑造了一个商业电影所能抵达的最高境界。但,当他决定如此拍一部电影的时候,想必应该已经想好了是要放弃观众的了。没有传统商业片的喜剧元素、戏剧冲突、快节奏的剧情转换、丰满的人物对白,甚至连好好讲故事、美式笑话这些传统的好莱坞元素也都剔除干净了。相反,《银翼杀手2049》有的是震耳欲聋的音效(分不清应该是属于音效还是音乐)、宏大的末日场景(科技的极端发展,产生的犹如末日般的结局,是否可以激发你现在就去反思诸如AI等科技)、剧烈而颠覆的价值观(当复制人象征着神性地拥有了生殖权后,也就有了人性,此时人类如何面对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这个天敌?),这些当然都是背离传统大众审美的东西。

绝大多数买票入场的电影观众,期待的是一部可以让人放松下来的爆米花电影,这是几十年来的多数人的选择,即便未来可能被撼动,如今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银翼杀手2049》的“闷”正好可以映衬出当代人是多么的繁忙和懒得投入过多的思考,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所谓投入精力去看一部费劲儿的科幻电影,这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吗?眼下的我们,学习可以通过有声频道,并声称我在“终身学习”;时间一刻都没有荒废,连上下班的路上也紧张忙碌,其实不过是在手机上看穿越小说、韩剧或者打王者荣耀;将自己的爱好一栏上大言不惭地写上“旅行”,其实不过是跟风打卡式海外度假,用一种懒散轻松的方式满足虚荣心;贩卖成功学和鼓吹心灵鸡汤的书永远畅销,它们既能满足人们“喜欢读书”的需求,又能迎合人们急功近利的真实诉求……

或许《银翼杀手2049》太超前了,或许它应该属于图书中那种的“长销”的品种——它违背了当下的商业规则,也冒犯了看似合理的大众审美次序,不可能爆发式畅销,但它没有什么时效性,可以放在电影院定期放映十年也没有问题。好莱坞那么多聪明加精明的制片人,能允许这种“尴尬”出现,大概也是一种进步,如果乐观的话,至少可以看成未来商业电影的一种新趋势,它们不再无脑和速朽,而是要带动观影者思考并长期有效。

(作者/朱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栏目介绍

从娱乐圈大小事,剖析个中价值观
——凤凰娱乐《娱论导向》
投稿邮箱:yuletougao@ifeng.com

制作团队

责编:二公子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