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语:对比柏林、戛纳,恐怕没有哪个电影节能有本届威尼斯这般小气了。无论是现场设置、人力投入还是明星阵容,新主席阿尔伯托-巴巴拉的接手,威尼斯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更高更快更强,反而更像勒紧裤腰带,打出一副寒酸的老学究气质。如此这般,抛开“三大”不说,恐怕连多伦多、上海等都难以匹敌。[网友评论]

[谈娱024期]威尼斯特刊第一期 [谈娱023期]中国电影成长的烦恼

68届威尼斯电影节

电影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意义,除去颁奖表彰之外,无外乎更有“行业大party”的含义,通过一种号召力集合领域中骨干力量,通过社交和碰撞产生更新更强的生产力……

摆脱“明星派对”还是停止“外交努力”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大的主题就是“没有明星!”,开幕式红毯环节的冷清与A类电影节身份大大不符。但其实,早在阿尔伯托-巴巴拉上任的时候就曾经指出“电影节不能成为明星的专用红毯”。此举一方面表明了阿尔伯托-巴巴拉力图引领意大利电影文艺复兴的宏图壮志,然而另一方面也或许有大言不惭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

 

向来,威尼斯电影节并非主流明星、名人们的关注目标,在缺少巨大卖片市场潜力的前提下,威尼斯电影节的红毯一直以来都可以说是三大电影节中比较寒酸的一个。马可穆勒在任时期,这位“社交达人”常常周旋于好莱坞商业巨头中间,曾引发了无数的质疑,然而即便如此,最多有就是布拉德-皮特携新片现身威尼斯,然而除去卖片以外并无其他“非商业目的”。

 

阿尔伯托-巴巴拉拒绝明星的宣言很有范儿,然而却无脑。电影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意义,除去颁奖表彰之外,无外乎更有“行业大party”的含义,通过一种号召力集合领域中骨干力量,通过社交和碰撞产生更新更强的生产力。在此之前,马可穆勒如同“交际花”般的努力令人记忆犹新,然而阿尔伯托-巴巴拉上台后不但拆毁了马可穆勒苦心经营的外交之桥,还在桥头修起了“威尼斯墙”,声称用严肃的态度制造自己的竞争力,其后果可想而知,毕竟无论参展成本还是市场潜力来看,止步不前并自抬身价的威尼斯已经落后于多伦多太多了。[详细]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式上,主持人没有固定采访区域、直播信号没有英语音轨和字幕、甚至连大屏幕都一度中断超过5分钟之久,如此这般的“本土化”待遇,无疑引发前去捧场的全球新闻记者的大肆吐槽……

简约而不简单,向来是欧洲电影节开幕红毯的特色,然而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红毯环节,简约、简单甚至还有很简陋。或许是本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在缺少明星助阵的前提下,整个威尼斯红毯纰漏百出,没有主持人的固定区域、直播信号没有英语音轨和字幕、甚至连大屏幕都一度中断超过5分钟之久,如此这般的“本土化”待遇,无疑引发前去捧场的全球新闻记者的大肆吐槽。

 

中国电影成为“酱油”客 红毯亮相5秒被“快闪”

在那个马可穆勒执掌威尼斯的年代里,中国电影几度成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座上宾”,对此马可穆勒也从未否认过自己对于中国电影的关注和热爱。然而,随着阿尔伯托-巴巴拉的上台,外界几度猜测威尼斯电影节对于中国电影态度的改变。在乐观主义者眼中,曾经推动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和张元《过年回家》等影片登顶威尼斯的阿尔伯托-巴巴拉本质上和马可穆勒意义不大,属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一范畴。

 

然而,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名单公布后,很多乐观主义者失望了,阿尔伯托-巴巴拉就是一个意大利人,那种慵懒中端着高傲的范儿,并没有主观继承到前任马可穆勒的意愿。三步入围地平线单元的华语影片从主观上能否有所斩获不容乐观。

 

而从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式的红毯环节来看,原定《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剧组因某些主办方无法公开的原因被临时取消红毯环节。《太极》成为唯一一只亮相的华语片阵容,然而短短亮相5秒钟后,就被工作人员“礼貌”的带出红毯拍摄区域。或许,影片《太极》主创对于国际媒体和奖项显得“脸生”,然而如此被“快闪”难免有失A类电影节的气质,同时这也几乎是华语电影在威尼斯这块福地上最最被“边缘化”的一次。[详细]

除去硬件缺失和嘉宾差别化对待之外,从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等阵容也不难看出新任主席阿尔伯托-巴巴拉在行业影响力上的软肋。……

信任主席影响力有限 昔日金狮黯然销魂

本届威尼斯评委阵容可谓近年中较弱的一届,除了评委会主席迈克尔-曼之外,其他几位评委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上都较马可穆勒时代的强悍阵容略逊一筹,包括陈可辛、阿里-福尔曼、乌苏拉-梅尔等导演更多是基于各自文化地域内的声望,而在国际知名度上完全缺乏权威话语权。如此这般窘境不难看出,阿尔伯托-巴巴拉领导下的“新”威尼斯电影节的国际号召力有所蜕化,而同时迫于国际化、专业化口碑的硬框框,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将评委的选择细化到地区领军人物这个层面。

 

或许,国际明星的动员能力并非阿尔伯托-巴巴拉一个人的弱点。然而随着曾经几度创造辉煌阵容的“水城时代”的远去,我看到的不仅仅是马可穆勒一个人的背影,而是他所引领的整个威尼斯电影节团队的分崩离析。在其掌舵威尼斯的8年中,威尼斯电影节奖项设置几次变更,只是为了更好的分析和迎合国际评奖标准的变化,其背后运作团队的磨合近乎达到完美。也同样是这8年的时光中,中国电影、中东电影、西亚电影、东亚电影几度成为国际关注的重点和新兴潮流,这也使得整个威尼斯电影节成为世界文艺片走势的风向标之一。

 

“生不逢时”可能是对于阿尔伯托-巴巴拉接管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一职的最好形容了。已经被马可穆勒搞搞吊起的国际口碑、日趋明显的欧债危机、整体经济格局的衰退、多伦多等卖片市场的雄起,这些都如同一座座大山一样落在这个相对“嫩咖”许多的阿尔伯托-巴巴拉肩头。拿不出明星、拿不出气魄、拿不出豪华、拿不出阵容的前提下,阿尔伯托-巴巴拉仅剩的就是欧洲人悲哀但高昂的头颅,皮笑肉不笑的扔出一句“用严肃和态度创造竞争力”,实则黯然销魂。[详细]

7欧元的船票、60欧元的注册费、高昂的生活成本、简陋的硬件条件,这些恐怕是参与本次电影节的片方和媒体感受到的,阿尔伯托-巴巴拉领导下的威尼斯最大的变化……

本届威尼斯又“紧”又“涨” 片商媒体转投多伦多

或许,对于经济学家来说,举办69届威尼斯电影节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5月份的北部地区地震使得半个意大利的工业出于停滞状态,欧债危机爆发以来3.3万家企业停产倒闭,仅仅2012年第一季度就有3000家企业申请破产保护,10.9%的失业率和1.5%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使得意大利本国的经济学家悲观的形容意大利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倒退了近30年,甚至就连2012年的意大利国庆日都显得格外低调冷清,没有呼啸而过的战斗机、没有新式武器亮相、就连嘹亮的军乐也被被沉闷压抑的鼓点取代。或许,在如此国家紧缩财政的前提下,坚持举办威尼斯电影节本身就是个错误。

 

在国家及政府紧缩财政的同时,“涨”和“紧”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大的特色。“涨”的是成本,注册、交通、生活费用平均增长高达20%-40%,60欧元的注册费用可谓是各大电影节中之最。“缩”的是硬件投入,机场巴士、专人接待、红毯翻译等所有片方媒体可自行解决的环节,能免就免。甚至就连场馆设置、相关活动、附加展览等内容也一律遭到压缩。

 

毕竟,威尼斯不是多伦多,参展影片多是独立电影或者第三世界国家的影片,在高额的生活成本和缺少庞大卖片市场的前提下,“无利不起早”恐怕是很多囊中窘迫的独立电影人最大的顾虑。“涨”和“紧”策略下,参加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电影公司、媒体、电影人数照上一届锐减,甚至很多片方干脆放弃或缩短了威尼斯计划,而将转移到有巨大卖片商机且成本相对低廉的多伦多电影节上。[详细]

柏林墙倒了,万民欢腾。23年后,阿尔伯托-巴巴拉在心里修起了一道“威尼斯墙”,彻彻底底的将艺术和商业、市场和文化、威尼斯和世界分割开来的同时,或许会提高自身的艺术格调。然而在全球电影发展进程和本国经济衰退的前提下,如此固步自封、外交孤立的举措真的是对于艺术的保护么?身穷不要紧,毕竟还有节操,但如果心穷了,那才真的没救了。

凤凰网娱乐 中心出品 欢迎收藏

作者:赵大卫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