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炳”彭炽权
问题篇
舞台表演痕迹是否太重?
新版《七十二家房客》,很多主要演员都是舞台出身,因此很多人都关心,演员们的表演是否会带有浓重的舞台味道?以致让人觉得夸张、不真实?
剧组回应:
新剧是沿袭了旧版电影的整体风格,就是略为夸张,比较戏剧化。不过所有人的表演都是统一的风格,观众就不会觉得太明显。
“那个年代”的广州味是否够纯?
有率先观看了其中故事的观众表示,感觉总不如电影版味道那么纯正。
剧组回应:
由于主演们不是那个年代的人(即使是,也仅仅是出生在那个年代,而没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而编剧们就更年轻(最老的也是三十多岁),所以有些差距是正常的。
要完全100%还原那个年代的广州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都尽量避免掺入现代的东西,尤其是台词方面,难度和压力都很大。
据悉,在新版《七十二家房客》拍摄期间,剧组已经组织过三次看片会,每次都召集18名老、中、青观众代表,然后听取意见。从大家的反应看,老中观众评价比较高,认为基本还原了当时的那种感觉;至于年轻观众,似乎对老演员老角色都没什么印象,反而认为是新增加的“西洋菜”等角色比较吸引他们。
剧情篇
经典桥段原汁原味
据介绍,新版《七十二家房客》将沿袭旧版电影的所有经典桥段,比如轧自来水、捅楼板、物价飞涨、逼交房租等等,都将原汁原味保持下来。
特色广州俚语
要问新版《七十二家房客》最特色的地方在哪?剧组台前幕后的人员都一致称,“台词是最特色的广州俚语,尤其是解放前广州最本土的语言”,诸如“狗上瓦坑有条路”、“呃鬼食豆腐”、“锑煲同瓦埕唔拉更”、“三分颜色上大红”、“抬棺材甩裤,丑死人”等等,观众可以在剧中听到最地道的广州俚语。
据知,有些地道俚语,甚至很多年轻的广州人都没听过的。
老广州风情
新版《七十二家房客》现代元素很少,主要反映的是解放前老广州的风情,特别是西关一带下层人民的生活,“老年人可以怀旧,至于年轻人,可以感受一下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当时的广州又是怎样的。”(新快报记者 曾乐 摄影 龚吉林)
编辑:
王肖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