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专场演出连续加演 上万人都憋着看场二人转
2009年02月25日 09:53北京娱乐信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分析

赵本山功不可没

尽管这些年赵本山给人们留下了“小品王”的印象,但是骨子里流着二人转血液的他始终没有忘记二人转,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着这门民间艺术。

演小品带火东北方言

曾几何时,几个在北京混的东北老乡总是不好意思当众说家乡话,因为他们觉得土得掉渣。而如今,荧屏上、舞台上、广播中到处听得见幽默的东北腔。会说上几句东北话,似乎成为一种风尚。用小沈阳的那句话说,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十几年前,从二人转队伍中走出去的赵本山、潘长江等东北笑星横空出世,一下子上了荧屏。特别是每年一度的春晚,“小品王”赵本山已成了观众的最爱。十几年的时间,东北话成为荧屏舞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方言,以至于如今很多人都说“其实,东北话挺好听的”。这为二人转火出东三省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倡“绿色”走进大雅之堂

2002年,就在沈阳当地二人转演出开始处处爆棚的时候,有的演员为了取悦观众,经常说一些荤口、黄段子,以至于大家对二人转始终停留在庸俗、难登大雅之堂的印象。因此,赵本山率先打出了“绿色二人转”的旗号。“绝不允许讲粗口迎合观众”这是老赵对二人转演员提出的要求,经过净化之后,二人转才得以被更多地区的人所接受,才得以登上荧屏制造欢乐。2006年,赵本山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他带着“刘老根大舞台”、已经诞生了300年的二人转“转”进了人民大会堂。

电视剧培育一批转星

赵本山真是太有才了!一部《刘老根》让龙泉山庄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乡村爱情》中“谢大脚”那个不起眼的小卖部也成了游客争相驻足留念的所在。而这些电视剧的多数演员是二人转演员。生活化语言、原生态的表演,他们不但成功地塑造了“山杏”、“刘能”、“长贵”等独具个性的人物角色,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阎学晶、王小利、王小宝等一大批二人转演员。

在“刘老根大舞台”遍地生根之后,以这些电视剧为班底的演出团队也开始四处出击,“山杏”、“刘能”、“长贵”们只要一上台一定是满堂彩。杨硕之透露,“只要是这些演员组成的班底在北展演出,票房都没问题。”

前景

想火下去还有前提

事实上,二人转在北京演出要想票房火爆,那是有前提的。

要有叫得响的转星

这个“转星”不是说着玩的,一定要有响当当的知名度。据某演出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几年也曾经来过一些二人转演出团体,很多演员在当地都很红,但是在北京没戏。因为北京观众熟悉二人转大多是通过电视,春晚、赵本山电视剧为这些演员走进市场做了很好的宣传和铺垫。和其他的舞台没什么两样,明星一样是票房最大的号召力。

要有叫得响的班底

并非二人转演出都能赚钱。记者采访了两位演出商,他们表示,这几年他们举办的演出几乎都赔钱,而这些团体在东北水平也不错,但就是很难忽悠来观众买票。总之一句话,班底不硬观众不认!

不能有脏口包袱要干净

尽管赵本山大力倡导绿色二人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二人转舞台还存在着“粉嗑”、“脏口”,而这些东西在北京,观众是不买账的。据一位演出商透露,前几年,一个二人转剧团在京演出,因为内容粗俗,演出中很多观众表示抗议并要求退票。

票价要多想着点大众

咱老百姓一年到头兜里面就这点钱,动辄数百元买门票去看演出,实在有点心疼。“刘老根大舞台”想在北京长期火下去,最好票价实在一些。德云社、嘻哈包袱铺为啥火,活儿好不说,票价便宜呀!不过,就像全聚德,再贵的鸭子也有人吃,多贵的门票也会有人买,没办法,谁让咱好这口呢?

信报记者 张学军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学军   编辑: 张园园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