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大陆电影市场足抵欧洲
2009年03月20日 11:44环球 】 【打印已有评论0

“建立回馈机制才能健康发展”

《环球》:如今台湾电影市场几乎被美、欧、日、韩等进口片“吞噬”,您作为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见证了台湾电影业的兴衰,您对台湾电影界现状如何评价?

侯孝贤:台湾电影业萎缩已经很久了,现在一年才出产20多部影片。主要因为发行公司的钱没办法回流到制作公司,发行公司主宰院线,电影市场被美国片等外来影片占据,台湾导演拍出的影片就算有收入也不足以支撑下一部,无法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没人投钱,导演当然就没有片子可拍。

《环球》:您这次来香港也带来了一些年轻的台湾导演,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现在台湾年轻导演有多少,他们的发展现状如何?

侯孝贤:虽然台湾电影业风光不再,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电影行业。一方面,台湾学电影的人逐年增加,各大艺术院校电影科系分数很高,很多年轻人投入这个行业,这个能量一直都没有断。另一方面,因为现在有了DV,导演拍片门槛降低,不像过去一定要入行熬个10年才能当上导演。而且各种网络表达形式已经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影片越来越多,虽然没有在影院上映,但还是不停地拍。

《环球》:在您看来,一个合理的电影机制是怎样的?怎样才是健康的循环?

侯孝贤:很难说怎样才是最合理的电影机制,但我们可以参考法国的经验。在法国,凡“经营”电影都必须对这个行业有所回馈。在法国的电影中心,专门有一个为本土电影设置的“户头”,戏院要将每张戏票的11%交回,存入这个户头,来年再为其他法国电影拍摄所用。另外,因为电视台也会使用电影的影像资料,所以法国政府规定电视台每年要将总营业额的2%3%也交给电影中心。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法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要求使用电影影像的网络每年也要缴纳一定的营业收入,用于保证法国电影储备金的充足。

在我看来,后备资金循环系统的建立,至少保证了法国电影界可以定期有年轻导演涌现,不会像去年的台湾电影市场那样,十几年不出现一个新导演,突然一年间出了十几个。

《环球》:台湾年轻导演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创造了5亿元新台币的票房奇迹,您看过这部电影吗?

侯孝贤:这是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可以说,这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热闹、最亲切、最有商业卖点的台湾电影了,如果连这样真诚的电影都不卖座,我们真不知道台湾电影的未来在哪里!

《环球》:您自己最近正在筹划拍摄什么电影?

侯孝贤:我正在筹拍一部与唐朝有关的影片《聂隐娘》,这是一部武侠电影,取材自唐代文人裴所撰的《传奇》,讲述传奇女侠聂隐娘一生的故事。我目前正在阅读文字资料,研究历史,进行各种准备。我虽然很喜欢读古书,但还是要把它研究清楚才行。唐代历史部分,尽管文字资料保留很多,但实物资料太少,要重建唐人生活细节并不容易。

《环球》:从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成功后,这些年很多华人导演拍摄了武侠电影,有的非常成功,但也有不少失败之作,这是您第一次拍武侠电影,会有什么样的突破?

侯孝贤:我本人相当喜欢看武侠小说,以前不拍是因为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小说中的很多想像,而现在电影技术发展了,让我有了圆这个武侠情结的信心。至于说到武侠片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不是说的而是看的,每个人对武侠的想像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角度,我会建构属于自己的武侠世界。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裴闯   编辑: 王肖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