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炮事件》
片名:《黑炮事件》
出品方: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
导演:黄建新
编剧:李维摄影:王新生、冯伟美术:刘邑川作曲:朱世瑞
原著:张贤亮(小说《浪漫的黑炮》)
主演:刘子枫(剧中人赵书信)
盖尔哈德·奥尔谢夫斯基(剧中人汉斯·施密特)
汪漪(剧中人周玉珍)
高明(剧中人李任重)
杨亚洲(剧中人冯良才)
戈辉(剧中人武克功)
赵秀玲(剧中人陈淑珍)
王北龙(剧中人王宏业)
杨凤良(剧中人陈浩祥)
谢炜(剧中人刘玉梅)
剧情:雨夜,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奔进邮电局,匆匆忙忙地向某地发了一封"丢失黑炮301找赵"的电报,警惕性很高的女营业员,立即将这一情况用电话报告了公安局。公安局查出、发报人是某矿山公司一个精通德语的工程师赵书信。此人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作上一贯认真,有点怪脾气,曾信奉过天主教,至今仍然独身。虽未发现有政治历史问题,却与前来我国支援矿山建设的联邦德国专家汉斯·施密特发生过冲突,但又接触很密切。
正在组织上审查赵收信之时,汉斯为矿山公司WD工程的安装再度来华,他一下飞机,就提出希望赵书信能再次担任翻译同他合作。公司领导颇感为难,找了个借口,将赵书信临时支到维修厂去,而给汉斯另派了一个德语翻译冯良才。由于冯翻译不懂技术,将"轴承"译为"子弹",连连误译,使汉斯很恼火,他再次提出要赵书信来工作。
矿山公司发现了真象:原来赵书信在出差外地时,在旅馆与人下象棋,将一个棋子"黑炮"丢失在该旅馆301室,他感到另配一个棋子太别扭,便向旅馆发去电报寻找原棋子,万没想到引出一场事件。李任重立即建议召开了党委会。党委副书记周玉珍认为赵书信在经济上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不可能愿意花一块钱发一封电报去找一个不值几分钱的象棋子,他仍然坚持赵有问题。使赵书信仍然处在被审查地位。可他本人还不知道自己被组织怀疑,仍念念不忘WD工程的进展,甚至夜里打着电筒去察看安装的机器。
由于冯翻译继续错译、误译,造成国家上百万元的重大损失。正在这时,邮局送来了赵书信的包裹,党委副书记周玉珍与有关干部秘密打开了赵的私人包裹,确实是一枚象棋子。周副书记便抱怨赵书信本不该发这封电报,赵书信吃惊而又不解地发问:"难道发一封电报我都不能自己作主!"赵书信简直不敢相信组织会如此对待自己,但毕竟是事实,他讲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滋味。他信步走到教堂门口,站了会儿,又来到一个空场看小孩玩砖头游戏,孩子们挺开心,他却苦涩地笑了笑……
获奖情况:本片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获1986年政府奖、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香港电影节十大华语片奖、上海新时期十年导演奖、陕西铜车马奖的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男主演刘子枫凭本片于1986年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票房、观影人次:
时代背景:
《黑炮事件》所解剖的严酷现实:
《黑炮事件》同样属于八十年代流行于中国文化界的一种文艺作品“干预现实”、“解剖社会”的电影代表作之一。此前还有《人生》、《海滩》、《野山》等作品,都在那个时代十分轰动。
只是此前的那些作品,都以农村的现实为刀口,逐渐切入深剖。不可否认的是: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的农村与城市之间,其精神、物质的差别也还相当大。因此,在当时,客观存在于农村的落后、封建、旧道德、旧意识都还比较显而易见,《人生》等影片对它们的解剖相对说要顺当一些。而《黑炮事件》却恰恰选择了已经拥有了现代文明的外衣包装的大城市、现代化企业,影片从这里开了个新刀口,探测貌似润滑的表皮下究竟会有些什么?所以我们看到:在这新刀口下,隐藏着更为复杂、更为可怕的恶性肿瘤,剖析起来当然会遇到更大的难度。但《黑炮事件》以其绝妙的技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它通过“黑炮”这粒小棋子诱发的“大事件”;通过赵书信这位古怪人物的遭遇;通过周玉珍、武克功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损失国家几百万而在所不惜之态,通过几个人匆匆地向前迈步而给人感觉却是凝固不动这种“行进中的停顿”的镜头处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面对现代文明,赵书信正以他独有的方式,默默地为社会作着积极的贡献:而周玉珍、武克功也以其独占的地位与权势,堂而皇之地生产着反作用力。可恼的是,他们自已还以为是在顺应时代的潮流。他们的愚顽远比《海滩》中的老鳗头,《人生》中的德顺爷,《野山》中的秋绒更具危害、更难转变。这就是《黑炮事件》提出的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
相关评论:从小说到电影
影片通过一个离奇搞笑的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的那些复杂的矛盾和奇异的心态,并借用赵书信这样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围绕他的遭遇,反映在历史变革时期对待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和民族文化心理中的积极一面与消极一面,引发人们的思考。该片获198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故事片奖,1986年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刘子枫)。
更多评论:
张贤亮的小说《浪漫的黑炮》讲述的是由象棋子黑炮引发了一联窜的诙谐和荒诞的故事。主题还是比较偏重于通过故事的荒诞来反映现实。而在电影中,导演完全采用了带有强烈主官色彩的电影语言来描述了这一系列事情,并最后在黑炮这个名词后面加上了一个韵味深远的词汇“事件"。
“事件"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有一定社会意义或影响的大事情。电影中,由于一封“丢失黑炮301找赵"电报给工程师赵书信招惹来了一系列的荒诞的事情,而最终因为用来顶替赵书信的翻译冯良才(名字取的真好)在翻译上的疏漏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为对国家有损失,所以才能算的上事件。如果作为这一系列事件的结果没有造成最后上百万的损失,相反而是为了因为错误的对赵书信同志猜疑而给他带来的一系列不公正的甚至荒谬的论调最终平反,我想用“事件"这个词来定义倒不是太恰当,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名誉和权利是相当的受局限的,尤其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后。这个逻辑在现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年对反而变得越发难以理解。
《黑炮事件》中用到了很多隐喻的手法,导演把故事的发生的改到了大连,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故事中很多外景都选择在了大连的一个造船厂里,船厂里全是大型的机器,红色的机器。红色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主观意识形态。而且片中多次出现的插入的全景场面就是在轰鸣的机器运转噪音下,银幕的主题被大型的红色的设备占满,在机器的旁边站着两个大声聊天的人,隐约间能传来一丝他们的说话声,仅仅是一两声,随后继续充满着机器的轰鸣。
作为操作机器设备的人应该是机器的主人,而在这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中,人的存在显然只是作为机器的附属。让人生厌的机器轰鸣成了主体,而人的声音被可以的弱化,想听清楚,但却无能为力。人的存在价值和来自生命的声音被冰冷机器的运转所取代。在文化大革命后,在高呼着最大限度的去尊重人的美好时代,人的价值却被错位给了机器。强烈的错位感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镜头中被表达出来。
这种和故事情看似没有关联的场景被多次的使用来营造一种客观外部环境。实际上也是在隐喻,当时看似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真正的主体-人的价值仍然没有被认可。
在电影学院进修时期的黄建新最推崇的导演就是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和维斯康缔,两位大师在各自的电影中都喜欢用主观的色彩用带有生命的布景和结构去表达思想,在大家熟悉的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blowup)《红色沙漠》(red desert)《夜》以及维斯康蒂的作品《魂断威尼斯》《被诅咒的人》中,这些强烈的主观表达都得到极大的运用。
这种表达和传统中国电影中的脸谱化的表演和构图,中庸的色彩搭配的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传统的中国电影中,演员都尽量用生活化的表演去再现生活,而在《黑炮事件》的前期创作过程中,导演抛弃了传统中国电影“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转而采用了带有象征意味的电影拍摄手法,同时搭配极赋表现主义风格的构图来传达一种声音。
剧中人物的名字也很值得推敲。在赵书信同志开始被怀疑的时候,那个强烈要求召开党委会的“李任重":任务重大,副书记“周玉珍"和推波助澜的“武克功"同志,还有被给予厚望的翻译“冯良才":是良才吗?不是!
而深夜打着手电去查看设备的人却正是被怀疑为敌特的赵书信工程师。此刻的赵书信却浑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到一个漩涡的中央。依然默默的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片中的赵书信是个喜欢钻研的工程师,知识分子。工作中仔细稳重,严谨。即使在深陷舆论漩涡的他也没有可以去改变自己的步伐去迎合别人。配合着赵书信出现的场景通常都是静态场景或者是镜头稳步移动的动态。
而任重,玉珍,克功同志们出现的场景通常都伴随着无须,嘈杂,运动和刻意的掩饰。片中有一组非常著名的镜头,几位同志面向屏幕走来的时候,身体抖动的幅度暗示着他们的速度之快,而直对的镜头中,而我们却丝毫感觉不到他们的前进,唯一看到的只有身体的左右摇摆和极其严肃的表情。给我的感觉除了滑稽还有可笑。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动作的抖擞和行动的无须无不和他们各自职业角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做封面海报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在大钟下开会的场景。
白的有点心慌的墙面上挂着一面大钟。见过墙上挂钟的,没有见这么大的。墙有多大,钟就有多大。静态的大钟就是象征时间的客观存在,尤其是在替代了赵书信的冯良才同志根本不能胜任目前的技术翻译工作的时候。大钟更是象征着一种危机的到来。钟下面是一群穿着朴素的企业要人们正在神色严峻的开会研究。研究什么呢,研究一件完全子虚乌有的可以说是无稽之谈的“政治事件"。局部空间的放大处理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强调视觉冲击的同时导演暗示出潜藏的巨大危机和一种群体意思的泛滥!
本来是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场景,经过视觉的孤立和放大后,让观众产生一种陌生感觉和对原本熟悉实物的重新置疑。这种手法被称为戏剧的陌生化效果(学名:间离效果)
传统的戏剧表现手法是让观众走进来,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让观众忘掉自我而充分融入戏剧情节中。而戏剧的间离效果则是通过借助于各种表现手法来除去人们思维中对某些默认实物的惯性认可;甚至是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让原本被默认的事物重新以一种客观的冷峻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以表露其本质。
用布莱希特(二十世纪西方三大戏剧家,另外两位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阿尔托)的原话就是:“除去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的理所当然,众所周知,明白了然的因素,给他们打上触目惊心,引人求解,决非自然,绝不当然的印记。使他们失去为人们熟知的假相,揭示他们的社会本质"
在这个镜头中,导演把这一批掌握着企业命脉的要员们作为一个群像的单元来处理,没有刻意的再去放大其中的人,用一个客观的井深镜头来刻画一种消极的群体的意识来。用一种脱离群体的目光来看待原先的全体,不得不是观众对我们颇为自豪的群体意思开始有了怀疑态度。在这段情节中,导演没有加入任何的暖色调的视觉元素,而且通过大量的冷色调的布景和构图来迫使观众从戏中走出来!
我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不会对这段开会的场景没有印象。
影片中还有一段一个小伙子吼唱着“阿里巴巴"的情节。
这使我联想起了《顽主》(1988)中的3T文学奖颁奖前的那段时装秀。导演米家山在本该是重头戏的颁奖典礼前面安插了一段事件不短的滑稽可笑,荒诞离奇的时装表演。同时伴随着各种三教九流的乐曲。用一种压迫式的展现让这个场景不断的连续的出现。意图就是想通过这个拥挤舞台来描绘当时的中国社会的群魔乱舞的现状,各种思潮都汇集到了一起,在纷繁的外表下,却看不到任何的属于大众的主流。
相信看过顽主的朋友更多一些,其实这种表现手法,黄建新导演在85年导演的《黑炮事件》中就初次尝试过了。
一个年轻人手持话筒,极其痛苦的吼着“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随着歌声跳舞的少女的舞步也没有表达出丝毫的美感。本来稳步发展中的荒诞突然被这样一个更加怪诞的场景所打破,这样的场景让赵书信无法接受,于是拉着女友离开了这片混乱之地。
这是赵书信亲眼看到的荒谬场景,而且让他自己无法忍受。其实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的深厚,一场更大的荒诞剧正在如火的酝酿中,而他就是主角。
赵书信发了一封电报,被怀疑成了敌特分子。
党委书记兴师动众的正在号召大家讨论如何处理这个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
德语翻译冯良才在完全不懂技术的情况下愣是把这个工作给完成了。
周玉珍副书记以赵平时节俭为理由而怀疑为了一个棋子而发电报一定另有愿意。
还有很多很多的荒诞离奇…….
最终在所有这些谬误都在国家数百万的损失中快乐的结束了。面对一群黑压压的看不清面孔的人,唯独剩下赵书信这样一个不快乐人。
结尾处的小孩在快乐中推倒自己用红色砖头码好的多米诺骨牌,赵书信只是看了一眼,抬头离开了。
其他花絮:
《黑炮事件》的公映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根据黄建新导演的描述,这部电影最终通过了审查,但改动也颇多,大约有六七十处。其中删掉了保卫处长的一条线索,在原片中,保卫处长的角色就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跟随着赵书信,其中含义我想已经不用明说了吧。
公映后的《黑炮事件》获得了几乎它能得到的所有荣誉:1986年政府奖、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香港电影节十大华语片奖、上海新时期十年导演奖、陕西铜车马奖的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美工提名、广电部评选新时期最佳导演提名。
正当荣誉如雪片版飞向黄建新导演的时候,黄建新已经开始了他第二次对人性的探讨:《错位》。
如果说《黑炮事件》是以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表达政治体制对人的迫害。那么之后一年拍摄的《错位》则是探讨在其周边环境不断改变的过程中,做为人本身的一种思想的异化。
《错位》的主角还是赵书信,同样还是刘子枫来扮演。
刘子枫,生于河南孟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70年代中期开始参加影片的拍摄,第一部影片是《火红的年代》饰配角。
86年凭借着影片《黑炮事件》,他赢得了第六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刘子枫从85年到2005年间,总共和黄建新导演合作了四部电影,分别是《黑炮事件》《错位》《说出你的秘密》和《求求你表扬我》。基本上刘子枫树在黄氏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形象都是代表着被社会的群体价值观所淹没的一类人。在《黑炮事件》中,刘子枫所扮演的赵书信在面对一系列荒唐谬误时表现出来的是他的无奈和痛切。到《错位》中,已经被提升为某局局长的赵书信则开始有了来自他本身的微妙变化。
工程师赵书信升为某局局长后,整日陷于文山会海之中。
一日,他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他被无数麦克风、文件所包围,被浓密的白烟吞噬着。三个黑衣人将他送进手术室,医生持刀向他喉咙刺来……。他惊醒了,出了一头冷汗。他看到书架上的小机器人玩具,一个念头闪现在脑海中,他在实验室内按图纸组装成一台与他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
望着模仿自己举动惟妙惟肖的机器人,他高兴极了,现在可以让机器人替他开各种各样没有意义的会议,日久便习以为常,居然蒙骗过办公室女秘书。
一次保险公司宣传会后,公司安处长设宴招待,机器人经不住劝酒,破例痛饮,后见情况不妙,找借口溜出宴会厅,回来后要求赵书信为其安装上贮存器。这天,机器人得意地向赵书信介绍自己开会如何成功,并表示希望更多地介入他的工作。赵怒目而斥,并为机器人制订了不从则亡的禁令。
赵的女友杨丽娟来访,机器人看到赵那么热情接待,似乎不明白其中奥妙。后来它背着赵接待杨丽娟,并同她一起去喝酒,赵发现后很气愤,可机器人却与他争平等,这使赵陷入深思中。
机器人越来越不听赵的指挥,它偷藏中央文件,擅自向女秘书下达指示,还学会抽烟,赵无奈向机器人发出警告,一是听指挥,一是毁灭,两条路自己选择。机器人被警告后十分颓丧,在大街上横冲直撞,与一群青年大打出手。由于机器人参与,赵与女友的关系破裂。最后赵掏出遥控器,按住红色按键,一声爆炸,机器人不存在了。
赵书信从梦中惊醒,望着眼前那架永动式平衡器依然无休止地摇动着……
编辑:
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