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幼的时候不懂事——逢到人家婚丧嫁娶的时候,村里是会有电影放的,而有一次放的就是《秋菊打官司》。我却很厌恶的没有去看,因为小小的年纪只知道这不是香港的武打片,更不是大陆的破案片。而在这个时候我们都懵懵懂懂的,认为好看的电影无非就是这两类。
一直到了我长大后,到我自己梦想成为法律执业者中的一员,我才意识到了过去的20年以来,甚至在未来的20年以内,秋菊打官司可能是我遇到的最能反映中国人情关系文化和外来西方法制文明冲突的影片。机缘源于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很有名气的北大教授写的论文直接引用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作为法律案例。他的核心是这样的一句话:我就是要个说法。于是我千方百计的搜寻到这部电影,我锲而不舍同时如痴如醉的看了9遍。到现在我决定写出自己的观后感,是已经看到了第十遍的时候。希望张大师原谅我早先对于这部电影的不敬。
电影戏里戏外的案件。
在1980年代的中国关中地区的某个农村,一个笑话引发了一场刑事案件,随后受害人的家属秋菊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引发了整个村落对于秋菊的“公愤”和“鄙视”,虽然最后她赢了官司但是却彻底的输了人情,她被看作一个另类的人。秋菊的丈夫因为嘲笑村长媳妇只会生女孩子,结果遭到村长的拳打脚踢,被踢到了命根子。故事开始了,秋菊(巩俐饰演)带着家人一起给丈夫诊断,结果发现伤势严重。秋菊回村后马上找到村长要求道歉和赔偿。村长认为自己是村长,又是长辈对于胡言乱语的后辈有权用拳打脚踢来教育一番,拒绝赔偿更拒绝道歉。秋菊于是开始第一次申张公义的上访,他来到了乡派出所的李干事,李干事在问明了情况后马上找到了村长,对双方的事情进行了调解处理,要求村长赔偿200元。秋菊去拿钱却遭到了村长的无理对待,村长从长辈角度让秋菊给自己道歉。秋菊愤怒开始第二次的奔波,他到了县里公安局,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理和乡公安局一样,并同时让李干事转达,李干事为了息事宁人大事化了,自己购置了礼品谎称是村长对于秋菊的赔礼道歉,结果被秋菊识破,秋菊不服开始了再一次的投诉,市公安局的领导亲自接见了秋菊,并进行了处理,结果和前两次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办事人员疏忽,直接把给秋菊的处理结果寄发到了村长家里,秋菊怀疑并且不服。这个时候市公安局领导告诉她要找律师开始打官司,直接对市公安局提起行政诉讼。秋菊却因为被告方是对自己有恩的市公安局领导而不愿意对簿公堂。律师和公安局长一起说服了她,案件审理的结果是败诉,维持了市公安局的判决。
秋菊仍然不服,直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二审申请,二审法院经过调查认定公安局的处理决定是对于事实的定性不清,村长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轻微伤害,撤销公安局的处理决定并建议对村长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
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秋菊难产,整个村子又是穷乡僻壤离县医院很远,村里的人又计划全部去看秦腔。这个时候村长不计前嫌的出马了,顶风冒雪把秋菊送到了医院,秋菊产下了一个男孩子。秋菊一家诚挚的邀请村长做客孩子的满月筵席。两家也希望以此消除不愉快,但是这个时候公安局的警车来了,带走了村长。秋菊惊愕了,她也想不到这个结果,她其实认为自己所要的不过是让村长给自己道歉而已,她一路追着警车,一路的迷惑。
秋菊的困扰在于告还是不告?
方面中国传统的息诉的主流主张要求她不撕破脸皮不得罪村长不得罪政府“官差”不能不听丈夫大事华了的意见不能不顾自己付出的强大的成本不能不顾整个村子对她家的嘲笑。
另一方面秋菊本身对于公正的追求正符合了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律的精神。秋菊主张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立即会自动启动保护功能。公民要求惩处恶霸,那么法治的要求必然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适用,不论你是不是村长是不是“公家的人”是不是长辈。
秋菊赢了官司,秋菊失去了对于她而言整个世界的人情世故的支持。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是西方的法治文明。这就是这个影片也许是无意但却深刻触及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冲突。
人是观念的动物。
秋菊的观念导致了秋菊的故事。但是秋菊打官司的反映的困境是那么的普遍以至于这部电影制片方本身也遭到了起诉。这就是这部电影以外的案子。
贾桂花本身是一个卖棉花糖的普通妇女,但是制片方在电影中采取的实录的方式使得她在周围人的怒目相向中苦恼不已。周围的人这么嘲笑她:长的这么丑也去拍电影。她认为自己的没有面子的原因不是嘲笑她的人而是来自张艺谋导演的这部影片,于是她起诉了这部影片制片方和导演。这个案件也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虽然败诉了,但是其对于肖像权该不该在这类电影中受到保护的争议,甚至引发隐私权的争议在中国法制进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总的说来,这无疑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
这无疑是一部深刻到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作品。
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这无疑也是一部让中国法律群体思索最多的电影。
这部电影里的角色,无疑是中国演员塑造的最朴素但是最为成功的角色群体,朴素到好像是在演自己。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是一部超越时代的电影。
因为中国社会所处的由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艰难转型的进程远远没有结束。中国同时代的电影,曾经着力模仿香港电影,反映侦破案件的影片不少。这种电影绝对不敢模仿香港的白两道的大火拼,因为政治因素的考虑。可是即使这类和法制息息相关的电影也从来是以破案警察的神勇无比作为中心思想的,从而起到一个震慑犯罪的教育作用。没有什么导演能够而且敢于拍摄出反映法治进步和法治困境的电影,因为从来没有人对于中国的法制有个深入的了解。
这个时期似是而非的电影顶多是可以称作糟糕的警匪悬疑片。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西方的民主和法制建设蒸蒸日上,也不必有人来关心法治的信仰和法制的建设中遇到的民族内心抵抗的问题,所以西方的电影也没有产生这中现实主义强烈的普法电影。不是不能而是不必!
所以,这部影片所以可以说是超越了整个1990年代。这个影片也超越了当代,现在,而今!
我喜欢张艺谋导演其实不是和大家的主流原因一样的。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对现实的反映和对社会法治关注的独特视角,中国的导演像狗的人很多,乱咬乱抓的陈大凯子终于漏出了狗尾巴。而仅仅因为人家透露自己家住址就大发雷霆的人也估计为时不远了。
个人的魅力个人的气质的确是会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的。迄今为止,我唯一深受感动的导演就是张导,只有他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张导演后面的《有话好好说》也是反映的公了和私了的小事件的法律问题。《英雄》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但是在我眼里它是对于法治信仰的一中勇敢的提倡,至少这个东西在当今的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为什么说这部作品是一部深入中华民族骨髓的文化作品。因为这部作品除了反映了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最为朴素的乡土气息,更加深刻揭示了中国作为人情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看到在这个电影影片反映的人情社会。
在这样的一个村落里,大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家同时也葆有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尊重长辈的权威,在乎别人对自己在群体中的评价,互帮互助等等等等。可以说这样一个小社会几乎完全的是靠着传统的人情在维持着。大家生活的人情味很浓的小村落里,突然出现了一件法律事件,打破了这个人情社会的平静。那就是秋菊打官司。在以和为贵的中国社会里打官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破脸事件。大家普遍的认为打官司是一种极其失和气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是奇怪并以很另类的眼光看秋菊。
现在看来,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仍然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文化大事件。
现在看来,这部电影仍然是一步超越时代的作品。 迄今为止,没有一部影片,包括外国的影片可以反映如此深重的社会问题,能反映的如此现实。这部影片是对于中国社会人情和法治之间矛盾的杰出叙述。这是一部挑战整个中国人感性和惯性思维的影片。他是悲凉的,同时也是温热的。
编辑:
王肖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