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壮壮:
田壮壮(1952- ) 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执导影片《九月》、《猎场扎撒》、《盗马贼》。田壮壮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影片对人的心灵,对大自然的关注。《猎场扎撒》中对朴素淳厚的蒙古族习俗的歌颂,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的展现,表现了创作者心目中天、地、人之间和谐、平衡的理想境界。《盗马贼》从人类生存和心理的需要探求了人与宗教、人与自然的关系。田壮壮影片叙事的模糊、哲理的饱满,情感描写的细腻流畅,形成创作上的别具一格,同时也造成与多数观众的疏离。田壮壮后来拍摄的《鼓书艺人》、《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在影片风格上有较大改变。
黄建新:
黄建新(1954- ) 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85年以处女作《黑炮事件》震动影坛。其后,陆续执导《错位》、《轮回》、《五魁》、《站直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等。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评奖中获奖。黄建新不同于其他"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他的目光几乎都注目于城市,关注现实,关注青年;影片的主题总是直面人生,表现出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生活中普通人,致力于对他们性格、心理的剖析。黄建新的艺术手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写实性,以小见大,以平见奇。自《黑炮事件》开始便有的冷静的幽默与戏谑,一直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在"第五代导演"中间自成一道风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第五代”导演及其影视作品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代言人。因为他们共同的努力,中国银幕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第五代”对中国乡土的关注和解读,对社会底层的注视和同情以及在他们艺术作品中透漏出来的对民族的深切热爱、忧患意识,对生存状态的拷问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我们不能否定,在那个年代,即便是简单的,不完全的对现实、对社会底层的关怀也是相当有力的。[10]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影业也必须去适应改革大潮,也必须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则,电影业在市场经济中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方面要争取电影的制作资金,另一方面它们也必须为自己的电影产品找到市场。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欧洲电影、美国大片、香港电影、台湾电影、日本韩国影视剧等都大量涌入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要想在巨大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改变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作模式以及影视创作风格。到了20世纪初,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走上了高投入、大剧作的商业化路线。张艺谋的《英雄》在海外市场的票房累计超过11亿人民币,而《十面埋伏》在海外市场的票房仅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就达28亿人民币。陈凯歌也有《和你在一起》、《无极》这样的商业电影,其中《无极》的资本投入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记录,并且动用了亚洲极为强大的名演员阵容加以包装。[1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在电影制作、票房收入以及电影市场等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分析一下他们近年来的影视主题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在主题方面和创作初期相比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不再是对中国乡土进行关注和解读,同样也不再注视和同情中国社会的底层,只能说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中失去了自己的本真——对社会底层的关怀。
编辑:
王肖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