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惊讶于为何第六代之后,再无新一代导演的问世。类似问题,就跟质问为何香港台湾没有再来一次新浪潮、新电影般,无法定论。当年,第五代或第六代都在推翻上辈导演的电影语言后,树立鲜明独特的风格行走江湖;而第六代在贾樟柯之后,已经再无一批导演能以革新面目出现,创作出既不同于第五代也异于第六代的电影。

恰逢此时,国内商业院线重获生机,资本大量注入后,电影人才不再局限于专业院校,更不再被国有制片厂把持。面对滚滚热钱,年轻创作者很容易迷失方向,投入商业娱乐大军。此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象牙塔中所学的似乎远远无法应对外在变化。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内地不仅没有出现好的商业片,就连90年代红红火火的独立电影,这些年也陷入自我欣赏以及小范围游戏的境地。只拍过一两部作品的80后导演,也纠结于到底是坚持艺术还是委身商业。在他们困惑的同时,大众视线早已被商业片所吸引,关注着亿元俱乐部导演,争相议论票房数字的神话。

2012年,令观众影迷揪心的一件事情就包括四月底五月初的青年导演大出击。在这次被描述为国产生力军与好莱坞王牌军的较量当中,国内导演惨败而归,宁浩摘去了被寄以厚望的新一代导演封号,而《杀生》《我11》《飞越老人院》几部各具特色的第六代导演作品票房也悉数惨淡,令人不想多提。岂不料,借助于6月底的国片片保护月,拍广告出身的乌尔善居然创造票房纪录。一时间,媒体又在热炒:乌尔善是否是中国电影的下一个希望。显然,所有人都把视线落在了票房上,他们如此迷信数字,好像那些票房会一文不差地落入自己的口袋。这个时候,很少有人关心电影的质量,转而信奉成王败寇。

王小帅、管虎、张杨三人,虽然此役表现欠佳,但并不等于他们的努力就付诸东流。问题从来不是这么简单。乌尔善和《画皮2》,发财的只是一个人和一部电影,能复制学习的只有糟糕的转3D。中国电影如果想要摆脱这样尴尬的局面,恐怕还是要借助这批业已成名,同时又能保持自身风格的中青代导演。三人的电影都是中低成本模式,这也是一大特色。如果中国电影想要维持比较好的良性循环和发展运作,那么这类电影的数量恐怕还是得更多一些。

十年来,中国电影一度寄希望于古装大片的崛起,最终宣告失败。一度相信合拍片,请来香港导演,结果更加讽刺。在这个缺乏类型片的国度,为数不多的第六代导演始终保持创作者的诚意,虽经历失败,但不放弃尝试。长路漫漫,前程修远,中国电影要摆脱目前的孱弱局面,创作者摒弃杂念专心创作才是最终的出路。尽管我们总是习惯归类和划分,但是走近这三位中国导演,我们发现,他们言谈之间的个性魅力和作品中间的精神活力,始终无法用一个所谓的“第六代”概括。透过言语,我们听得出他们有苦闷彷徨,但是内心依然充满力量。就凭这一点,我们都应该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寄予希望。 【详细】

策划:非常道编导组

制作:赵晰 陈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启阳路4号院中轻大厦10层

邮箱:fcd@ifeng.com

节目地址:http://ent.ifeng.com/fcd/

邮编:100102

网友评论
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